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水浒新秩序 > 第351章 隐疾

第351章 隐疾

高丽国的君主只是国王,而非皇帝。

按照礼制,其居所应该称为王宫或王城才对。

但实际上,按照高丽礼制,首都被称为“皇都”,王宫被称为“皇城”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继任人被称为“太子”,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

国人也不称呼国王为“王”,而称“大王”“陛下”,一些典籍上还写“海东天子”。

这种“外王内帝”的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

高丽国开创者王建当初发动政变,建立国家时,

正值唐朝灭亡,诸侯混战,神州无主,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如此良机,是个有野心的人,都会生出别样心思。

自比雄主的王建当然也不会满足于做蜗居半岛一地的“小王”。

从其伪称“海东盛国”高句丽的继承者,取国号为“高丽”,就知道他的勃勃野心。

建国后,王建一度酝酿建号称帝。

虽然,其人之后还是接受了后唐册封的“高丽国王”封号。

但在规制上的一些僭越称谓依然保留了下来,中原混乱多年,也未追究。

而高丽都城开京的起源,则要追朔到四百多年前。

新罗统一三韩,结束“前三国时代”,开始在这里设立松岳郡。

数十年后,又改松岳郡为开城郡。

后来,这里成为了王氏豪族的封地,出身开城王氏的王建夺权建国后,下令定都于此,

并在松岳山南麓山脚下建造宫城和皇城。

最初的开京城周长不足十里,只有一道城墙,防御能力很弱。

敌人只要占领城南制高点百余丈高的德岩山,城内军民的活动,就尽在敌军掌握。

百年前,为惩罚与大宋阴谋夹击辽国的高丽,

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辽军主力部队南下,

一路摧枯拉朽,攻陷了开城,险些导致高丽亡国。

其后,其国君臣痛定思痛,决定扩建都城。

在显宗王询时,征用民夫三十万人修建外城罗城。

除了北段城墙继续沿用松岳山上的原城墙墙体外,

又将城墙向东南方向延伸,且基本都修建陡峭山脉上,

体现了“凭险据守”的思路。

松岳山横亘于城北,而从城西的蜈蚣山、西南的龙笛山、城南的德岩上、东南的广德山等一直绵延不断的山脉,

把开京从西南到东南几乎一百八十度包裹起来。

两条山脉一南一北,就如同两个半圆形的笼扣,合力将开京夹在中间。

城中心还有三十余丈的子男山作为制高点。

建成后的开京形成了“四重城”规制

即外城罗城、内城半月城、皇城和宫城四道环形闭合的城墙,防守能力极大加强。

其中,外城周长二十九万七千步,约合后世六十三公里高丽制度一步等于六尺,一尺约合三十五点五厘米,共设有二十二道城门。

比几经扩建后的大宋东京城外城墙,还要长一倍不止!

不过,因为开京是山城,

城中的有效利用面积,当然不能与平城的东京相比,居民人口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但正因为如此,开京城中保留了大片的农田和林地,

真遇到大乱,开京不仅有存粮可用,还可边打仗,边在城中种地。

如此依山而建,凭险据守,还能自给自足的“巨城”,

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被外来侵略者以强力迅速攻破。

这就是大敌当前,高丽朝堂仍然能争吵不休的“底气”所在。

开京城的唯一命门,就是人心。

能攻破开京城的,只有开京人。

因此,新任佥书枢密院事拓俊京得知城南大营兵变这一噩耗,

也吓得当场失措,呆立半晌,才回过神来,询问兵变的细节。

兵变因仓促派往江华岛的守军引起。

在同舟社大军占领江华岛之前,

为了稳定开京人心,高丽朝廷并没有公开敌军肆掠本国海疆之事。

以至于移防江华县时,好多兵卒以为这只是一次常规军事行动。

纷纷猜测,也许是哪位贵人想在陛下面前邀功,才折腾自己这帮贱卒。

普通百姓一家几人搬个新居,

都要提前准备很长时日,事后还要不少时间,才能适应新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一步一音水源王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无敌万岁爷紫鸾记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封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