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之下,神书是为先民安身立命之倚仗,神书是为薪火相续之传承,也因此在这方世界里,“文”总是在“武”之上,也因此武庙中的所见给许年带了震撼远远不如文庙。
同样的形制和规模,但香案上供奉着的却是十几张画像,据说这些都是出自元一书院有功于书院、有功于家国、有功于黎民的将军。
真实的画像比起文字传承之物,当然少了许多底蕴。
武庙中和文庙一样同样都是冯副山长亲自主持上香祭拜、祭文宣读等礼节,诸事完毕之后来到宽敞广阔即便再有五百学子也不显得拥挤的元一正殿。
这里是整个封年节祭礼的结束终章之地。
踏入元一正殿,映入眼帘的是早就布置完毕的书案和蒲团,最前方一长排是书院教习教谕山长的位置,其下堂中以五点分布的则是学子和讲郎督导们位置。
在督导们的引领之下,学子们依次落座,这时许年才发现自己所在雍熙三年的学子们处于其他四期学子的正中心。
“封年之节,取掩而再生之意,亦有动静结合之理”
依旧是冯副山长的讲话,低年级学子兴奋激动、高年级学子淡定从容。
“饮水思源、酌古沿今,薄酒共饮,兽酯共食。”
且说,在听到冯副山长最后一句话落下时,许年只觉得腹中有些饥渴,因为整个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现在已经接近午时,适才上山长那薄酒共饮兽酯共食之语,莫非是要开饭的意思?
就在许年颇为乐观的猜想之时,却发现不远处的几个高年级学长面色有些愁苦,这又是为何?
疑问刚刚升起,但随即他便知道了原因。
十几名书院斋夫挑着担子稳步入场,一人挑担一人分配,没过多久,学子和先生们面前的书案上便多了一瓷碗酒和一大块肉。
酒是浑浊且带有沉淀物的酒,肉是散发着腥气没有半点调料盐粒的水煮白肉。
这,就是忆苦思甜的意思么?
许年这倒是理解差了,元一正殿中每年的封年节宴中的正菜就是这两样,这是源自于先民时代的习俗,现在看起来质量低劣的薄酒和难以下咽的白肉在千年之前可都是无上的美味珍馐。
薄酒酸涩、白肉肥腻,在冯副山长第一个动筷之后,先生和学子们紧接着都在努力消灭这各自前方的主食,这些,是需要吃完的。
时间流逝,正午的钟声也已经响过,众人面前的薄酒和白肉也全都被解决完毕,至于是甘之如饴吃的津津有味呢,还是真灵包裹强行下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所有先生走后的各期学子见面与交谈!
没错,人们发明节日的初衷或许是会出自热闹、纪念开办宴会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庆祝和祈福,但是最后都会变成一种,那就是社交,今天的封年节节宴之后学子与学子间的互动社交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