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和谈之后,赵飞娴就病了。
她学武之人,身子甚是康健,很少生病。这么多年来,易山之死象她心上的一个死结,一想起来就觉得象扯到了五脏六腑,疼得喘不上气来。亲口和寒山说了后,就象觉得这结有人分担了一些一般,开始松了那么一点,也没那么容易扯到了一样。
这一病,就象是多年绷着的弦断了一般,这个断的过程是如此的迅速,可这回弹又是如此的漫长,多年来那牢不可催的信念,竟然象是出现了裂痕。
虽然南吴朝中本来也对劝降燕寒山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臣文官们,还是对后来的和谈或多或少有那么点的不满。这本来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在如此有利条件下和大齐和谈,却因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后来得了这么个不尽人意的结果。
比如:
如果不是大将军想打死燕锦,可能和谈能得到更多好处,看大齐成王的急怒的表现,说不准还能有望收复青甲岭呢……,这青甲岭向来归属不清,南吴人统统认为青甲岭本该就是南吴的土地,三十年前被北齐抢走了。
但再比如还有就是当时在现场的人知道,珙桐大多是因为苦恋燕寒山,才替燕锦去死的。赵飞娴怜她身后的声名,想着她这些年的孤苦,死后不想让她再背着一个背主投敌的名声,更何况还有她活着的妹妹,就把这节事情隐去了,对外只说她是在打斗中误中剑而死,厚葬了她。那当然就变成了闵大将军误伤了珙桐至死,虽然这珙桐其实只是个赵飞娴安排的燕府待女,也从来接触不到什么军事机密,在回南吴后也就更失去了价值,但群情积愤起来,就变成了珙桐为国深入敌后十二年,女儿家的整个青春献给了南吴,最后却死在了闵大将军剑下这么一悲伤可泣的故事。
所以朝中主和派对闵大将军的不满和误解也就更深了。但闵大将军本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根本就无意和谈,本来就希望能当时就除了燕寒山,就此去了一个劲敌。所以对这些结果也就更不屑于解释。
这下便矛盾日深。
赵飞娴当然心知这一切很大原因都是自己之故,所以竟然开始对闵其善有了那么点歉疚。本来凌云台之后的事情就都是闵其善接手,这么多年已经习惯,无论她想做什么,自然有闵其善陪着她,无论她做着什么又不想做了,自然有闵其善给她继续善后。但这次,她还是生出了那点感激来。
于是,这大半年以来,赵飞娴一是排解郁闷心情,二是也确实军队也需要整编,她和闵其善两人一起巡查各路边军,青兖防线竞有了久违的平静,但同时南吴军队整体战力这时也达到了近年来的巅峰。
与南吴想法好像一致的,寒山自回到青州之后,也是没停,巡查防线各路战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