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上老夫我,生哀死荣,我宁愿撞死在朝堂之上也要死谏,决不做亡国之臣!”
桥玄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拂袖间不怒自威。
明知死路却执意赴死,两人对大汉的忠心令曹操佩服,但曹操怎么忍心看一位知己、一位恩师去送死呢。
沉默半响,曹操开口道:“若信孟德,切莫轻举妄动,皇宫发生的异象,在我看来应该是有心人为之,还请让学生查探清楚,再决定不迟。”
蔡邕望向曹操:“孟德你还年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不要趟这浑水。”
桥玄也说道:“不错,此事你要做到不闻不问!”
看着二人脸上的凝重之色,曹操的心愈加沉重。
“卢植不是也会上奏八策吗?”
桥玄苦笑道:“我位列三公都毫无把握,再多一个卢植又有何用呢,百官若不齐心,此行危矣啊!”
“仅凭异象之说,蔡邕兄劝谏陛下远小人,那皇帝便要大开杀戒,连老师你以司徒的身份劝说都无济于事?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曹操动容,愤然起身,实在不敢相信皇帝竟如此昏庸。
桥玄沉默了,本健旺的老人这一刻仿佛抽空了精气神,褶皱的脸上已然暮气沉沉。
”孟德啊,还记得你拜师时,我对你说的话吗?“
”学生不敢忘,老师让我不忘赤心,砥砺前行。“
”所以无论明日上朝时发生了何事,你都要忍,也不要对官场、对大汉失望,我们四百年的大汉朝,不能亡啊,亿万黎民也受不了战乱之苦啊!“
”我……学生记下了。“
”我说过,我收你是有私心的,我年事已高,即将命染黄沙,妻儿的安危要仰仗于你,如今这一天到了,你可能做到?“
”老师……“
”无须悲伤,我死之后,你如果经过我的墓地,要拿一斗酒与一只鸡来祭奠我,若你忘了,你的车马过不到三步,便会肚疼难忍!“
曹操叩在桥玄面前,已然泪湿衣襟,桥玄笑着轻抚着曹操的头,浑浊的眸子闪过一丝欣慰。
曹操哽咽道:”大汉离得了我曹孟德,离不开二位啊!孟德叩请三思!“
蔡邕扶起了曹操,目光深邃道:”孟德你若信我,便听你老师的,做到不闻不问,桥老一定会安然无恙!“
”先生……“
”孟德,我蔡邕虽年长你许多,但却拿你做挚交知己,小女文姬年幼,能否劳烦你护她周全。“
”先生放心,你也不会有事!“
蔡邕的目光,带着一丝决绝,口吻犹如临终托孤,曹操怎会听不出来。
曹操站起身,坚定道:”我听二位的做到不闻不问,但我也有办法保二位无恙!“
之后曹操的恭敬一拜,步履沉重的向外走去。
在外等候的古驰望见曹操脸色难看可怕,不由关心道:”公子,出了何事?“
”回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