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也走不开,电影还在关键时候。
林佳欣也请了几个香江的朋友,但人家不想露面,跟李信也是淡淡打过招呼就算。
入场之后,今天的主持人把李信他们请上台。
主持人没有请那些著名主持人,是上影推荐的东方卫视主持人,谈吐不错,字正腔圆。
这让李信很舒服,他真不喜欢国内动辄请一些台弯主持人,一口台弯腔,真心遭不住。
“你以后给我好好学普通话,学不好不找你拍电影。”李信在大宁儿耳边说道。
两人的关系亲近很多,可以这样很亲密很随意地说话。
江横斜很不满两人窃窃私语,嘟着嘴将大宁儿往自己身边拉近一些。
没办法,大宁儿才是女主角,所以跟李信还有王恺站C位。
大宁儿刚才有一刻心神都被融化了一样,像是李信隔着天堂在跟她说话,嗯,一定要好好学普通话。
电影放映前,照例是对主创人员们的介绍与采访。
主持人问李信创作《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想要赌一口气吗?
“其实也不是赌气,是自己一直想要拍电影,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在美国读完导演专业,还实习了一年多,也拍过DVD影片。回国之后之所以选择当导演助理,是想先适应一下国内的电影氛围跟节奏。既然有了不愉快,还不如自己组建剧组。这个故事,适合踏入职场好几年的年轻人去感悟,也适合正在上学的年轻人去回味。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女生。”
主持人笑道:“那这是一部女生电影?你对票房有预估吗?”
主持人的表情暴露了她隐含的想法,她不太看好这部电影。
开玩笑,一部电影的观众局限在某个特定群体的话,那离扑街并不遥远。
之前也有媒体这样报道,但是今天从李信口中说出来,在场的记者都格外来劲。
你是哪里来的信心,凭借这样一部小众作品来跟香江大导演打擂台?
前天刚上映一部香江电影,《天行者》,警匪动作片,集结了张智霖、郑伊健等好几位明星。
明天又是陈佳上的《3分钟先生》,喜剧爱情片。
再过一周,就是张之亮的大片《墨攻》。
已经有记者给《我的少女时代》打了个低分,炮灰。
李信在心中冷笑,电影市场的细分其实已经开始,只要看起点等文学IP网站开始在类型上进一步细分,就能知道当下年轻人们的审美多元化需求。
中国是过度女权社会,不能说扭曲,说扭曲要被各种喷。事实就是,比如彩礼钱。
国外别说谈恋爱,就是男女之间正常的集体活动,都是各自AA。而国内则都是女方主导,男方付钱。
《我的少女时代》能够抓住学生到社会人这个年龄段的女生,等于抓住了钱袋子。不仅能让男生掏钱,这类女生自己也乐意花钱,比宅男会花多了。
宅男相比之下喜欢猫在电脑前看剧看电影,女生才是更乐意走进电影院的。
尤其是大学生跟白领,她们将是观影主体。
这个道理要几年之后才被摸索明白,然后一堆人在那边研究。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爱情片,照样很多都扑街的很惨?
请问,有尊重过这些观影群体吗?有能get到她们的点吗?
大部分都是矫情或者病态的爱恋,就算有描写年轻群体的恋爱,那也是无病呻吟的很。
《3分钟先生》票房他记的很清楚,大概一百多万,扑街到了姥姥家,要不然,当初他怎么敢当众下战书?
他的计划已经安排好,如果这几天观影人群转化为自来水的几率有点低,那就在贴吧跟各大BBS带一下节奏,水军的力量永远都不能低估。
只要口碑刷起来,票房不用愁,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好电影。
李信这些隐秘的心思自然不会轻易表露,而是谦虚地说道:“票房能上千万我就很高兴了。”
当即有个记者问道:“李导,不知道您是否清楚,今年我们内地上映的电影,目前为止破千万的只有36部,而华华语电影只有24部。”
意思很明显,李信自信过头了。
李信微笑道:“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电影马上就会放映,看过以后再来谈这个问题会比较合适。”
那个记者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然后坐下,双手抱胸,打算看看李信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敢这么夸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