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拍简单镜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一个培养积蓄情绪的时间,或许就会完全不一样。
李信自然是千恩万谢,要不是邓捷,只怕自己真的只能被换了。作为一个导演,这太丢人了,在自己的电影里被换掉。
浓眉大眼一副老实人模样实际贼精的孙林过来,看他满头大汗,笑着问道:“什么感想?”
李信苦笑道:“现在才知道当个好演员真心不容易,以后选角好好选,绝不轻易换人。说不定有些演员本来挺有天赋,被一换掉就自暴自弃,废掉了。”
糖嫣过来给李信送擦汗的纸巾,李信道了声谢,看她穿的有点多,提醒了一句:“别裹太严实,等会有做玻璃的场景,温度会升,出了汗出去小心感冒,外头挺冷的。”
李信说完这一句就跟陆永国商量选镜头的事情,糖嫣原地站着,只觉得心里头暖暖的。自己都已经焦头烂额,还不忘关心别人,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她静静站着,眼睛圆圆的,默默看着李信在忙碌。
心想,这种不说话却一切浑然一体的情绪,代入到少女江川树的角色上,应该能演出那种眼睛会说话的感觉,可惜,自己演不了那个角色了。
自己也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她不想以后被换角。
换了镜头之后,李信NG的次数果然少了,终于拍成功了一条。
一天只拍成一条,真是个失败的记录。
第二天剧组换了地方,拍林佳欣跟邓捷室内的镜头。
这是邓捷提出来的,就当是给李信上上课。
两天时间,就把林佳欣跟邓捷的对手戏都拍掉了。
当然还有几个镜头,要在冰天雪地拍外景,都在等下雪。
邓捷暂时告别,等帝都下雪之后再过来。
接下来就是玻璃工坊的戏,李信经过两天的酝酿,表现不错,NG次数明显少了很多。
为此孙林还打趣他,他要是就此契机转型成为演员,说不定能够成为著名演员。
是枝裕和给李信来电,说不仅北海道几座城市都抢着为剧组提供片场,就连新泻也加入进来。
本身是枝裕和就有这样的影响力,加上是枝裕和为这部电影申请政府的专项补贴,RB官方已经注意到了这部电影。
主要官方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完全超脱中日合拍的意义,而是有着沟通中日友谊的作用。
加上2007年中日决定开启高层对话机制,象征着两国关系要进入新的时期,这部电影是很好的催化剂。
是枝裕和坦言相告,李信没想到这部电影还能被拔高到这种地步。
他也知道中日高层对话机制,知道南棒国因此而嫉妒,连续多年动用网络舆论挑拨中日两国关系,并且加大补贴韩流影视剧进入中国市场,中韩友谊靠RB,中日友谊靠棒子,这是路人皆知的道理。
直到DYD之后,小RB跟中国的关系彻底进入冰封期。
中日关系也就这几年好时候了,李信倒不是感到惋惜,而是觉得自己决定中日合拍选择对了,至少国内官方也会提供便利。
过几年再想要跟小RB合拍,那就是找死,自己的口碑也会被坏掉。
政治正确,在我国也是存在的,君不见抗日神剧。
他本来还想以后占领RB市场之后,在RB混一阵,潜规则几个RB女明星的,看来只能算了。
李信拜托是枝裕和作出选择,不论是小樽,还是函馆,或是其他城市,都可以。
上一世李信去过小樽,什么逼玩意儿,简直太失望了,完全是被《情书》这部电影捧上了神坛。
所以,他觉得还是哪个城市提供的帮助大,就去哪个城市拍。
至于RB的官方专项补贴,越多越好。小RB的钱,不拿白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