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我爹孙仲谋 > 第六十四章:司礼监

第六十四章:司礼监

这样起码来说,建业城里就没有大将军来制衡孙亮了。

而吕岱上大司马一职,是孙亮创造出来的。

原本的吴国没有上大将军和上大司马一职,上大将军一职是孙权为了表彰陆逊的功劳给陆逊加封的,当时的陆逊官职已经是赏无可赏了,孙权只好创造出这个职务赏给陆逊了。

吕岱的情况和陆逊差不多,吕岱是大司马,也是赏无可赏,干脆孙亮也学孙权一样,加封吕岱为上大司马,反正孙亮对这些虚名也不在乎。

至于把滕胤晋为司空,实际上就是架空。

吴国后期政治有个特点,就是丞相与三公皆不治民,权利归属尚书令,所以在吴国,一般的重臣,都得加上掌尚书事,才能算得上是掌权,不加掌尚书事这四个字,那就是吴国供着的虚衔。

但是滕胤确实是一个好官,孙亮早晚会晋升滕胤为丞相并掌尚书事的,但那得是孙亮掌控大权之后再说,现在肯定不行。

再说说尚书令,尚书令虽然没有三公尊贵,但其职权太大,这就导致皇帝会有所顾忌。

比如魏文帝曹丕,曹丕设立中书监,就是从尚书令手里夺权,中书监是什么?是掌诏命的。

说白了,就是尚书台决定的事情,要拿到中书监那里盖章,这样才能生效。

一般的流程是中书监先审查,大事情的交给皇帝,小事情没问题的话就盖章下发,这样权利自然的集中在了曹丕身上。

而吴国也是一样,中书令就是制衡尚书台的。

二宫之争时期,支持鲁王孙霸的中书令孙弘,趁着孙权病重,伪造诏书赐死了当时的吴国丞相朱据,因为朱据当时支持的是太子孙和,与孙弘是政敌,结果朱据无奈只能自杀,可朱据死后,孙弘依然好好的在朝堂活着,可见吴国的中书令权柄之重。

所以孙亮趁这个宴会的机会,将自己的私货司礼监给提了出来。

司礼监的设立,就是在制衡中书监,司礼监有掌印宦官,掌的是皇帝的玉玺,也就是说中书令从此以后就不掌印了。

自古以来华夏的官场之上,掌握最后一步流程的官员,其权柄就越大。

孙亮这样设定,尚书台就只有建议权,而中书监就只有审查权。

假如尚书台有个什么事情,审批通过了,交给中书监复查,中书监将通过的奏折交给司礼监盖章,而现在的司礼监掌印则是岑昏,岑昏肯定得给孙亮汇报。

孙亮看到事情可以执行,就盖章下发,不可以执行,就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这个东西,可是个好玩意,既不同意,也不不反对,就是不盖章,不下发。你能耐我何?

假如尚书令提出的建议,是皇帝同意的,而中书监不同意怎么办?

好办,将有争议的奏折让中书监做审阅批注,然后统一交给中常侍,由中常侍交给皇帝再次批阅。中常侍是谁?是黄皖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