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让世家们感到害怕,若是世家都不害怕,那施恩赦免就毫无意义,因为那时的赦免反而会被世家看成是孙亮的懦弱,到时世家们只会得寸进尺。
要想让世家们害怕,就得前期把声势搞大,这谋反这件事架的高高的,使世家们人人自危,然后孙亮在出面把这件事情轻轻放下,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正是此理。
怎么才能把声势搞大呢?
首先得找一个酷吏来办这件事,这个酷吏一定得让世家们感到畏惧的那种,然后把诸葛恪孙綝这些人直接腰斩砍头,在建业城巡城批斗,挂在城门悬首示众。
随后开始抓与诸葛恪孙綝有关系的人,即使抓错了,也不能妥协,如果这时候有人来劝谏孙亮,或者向孙亮求情,孙亮也要表现出坚决的一面。
最后事情肯定会闹大,世家们会把怒火发到酷吏那里,向孙亮投诉这个酷吏,这时候孙亮在出面打太极化解这件事。
计划定好了,就差酷吏了。
孙亮选的这个酷吏,还不能算是酷吏,因为孙亮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酷吏。孙亮只知道他爹是个敢于和世家叫板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暨彦,原选曹尚书暨艳之子。
提到暨彦就不得不说他爹暨艳。
暨艳这个人可不得了,可以说在他当上选曹尚书那会,吴国世家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暨艳当上选曹尚书这年,吴国外患暂消,内忧却在加剧。由于北方的曹魏政权恢复稳定,所以为吴国立国提供了人才基础的北方流亡之士也基本停止。
放眼望去,吴国的朝堂之上多数都是世家豪门子弟,很多还是靠着家族、父辈的功勋滥竽充数。
耿直刚正的暨艳看到了这一点,他觉得身为国家的选曹尚书(人事部长),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官吏考察(弹射百僚),首先清查的就是建业城的达官贵人。
暨艳的考察非常严厉,经过考察,能算上称职的官员不到十分之一,不称职的官员都被连降几级,有贪污腐败,受贿包庇的官员直接罢官,或者贬为小吏。
官和吏不一样,吏的级别是最低的,把这些出身世家豪门的官员降为小吏,等于把他们从统治阶级直接贬为被统治阶级。
暨艳这样对待他们,他们能善罢甘休?别说他们了,就是他们的祖父、父亲、叔伯兄弟能答应吗?肯定不能答应啊。
最后这事闹大了,群情汹汹,纷纷上疏孙权,让孙权给个交代。
孙权无奈之下,出面给他们平反,还把一心要整顿吏治的暨艳逼的自杀了。
客观点来说,暨艳作为选曹尚书,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为国家剔除庸才,提升国家行政效率,让没能耐,不合格的人离开,给真正的良臣留下晋升空间。这是一件难得好事。可惜的是吴国世家猛如虎啊,岂是轻易能够动弹的?
孙权作为君主,为了维护统治,逼死了暨艳,政治来说也是正确的,但是像暨艳这样的贤臣死去,绝对是吴国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