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晋商靠着发国难财成就了自己,他们勾结清军,结交后进,资敌武器、粮草,甚至是情报。晋商也成为当时的中国唯一能与江南商人抗衡的商帮,甚至是一度超过江南商人,冠居中国。
杨铮好奇道:“那魏朝不在山西好好打理家族生意,跑这里做什么?”
韩束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自从杨兄弟练兵后,那魏朝便与知县大人走得很近,许多事情连我们都不知晓。”
杨铮顿了一下,说道:“韩主薄为何会突然告诉我这些,不怕我说出去?”
韩束精明的眼神扫了一下杨铮,淡淡道:“你不会!”
“为什么?”
“你是个英雄!”
……
队列练的基本到位,虽然与后世的队列差距甚远,但杨铮没有时间了,因为粮食每天都要消耗,剩下的能坚持半个月就不错了!
考虑到招来的弟兄都是百姓出身,没有学过武艺,教他们复杂的招式反而让他们迷惑,而且战场上转瞬即逝,越是简单的招式越是有用。
最后思来想去,杨铮决定只让他们练习一招,就是刺!而且这一招还分解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侧身握枪,第二步,用力突刺。以后每天就让他们反复练习这两个动作,直到他们动作练得标准,练得飞快,练到条件反射为止。
此后每天这三百多人就是天天在营场上练习刀枪,无一例外的,每天杨铮也是一起出来练习。
……
每天训练都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虽然杨铮一再节省,只让兵士们吃个半饱,肉食三天一次,家属们都是喝粥稀饭,依然改变不了困境,在正月二十三日,粮食只剩下了一石,银子不过百两!
杨铮再次求见何以绮,依然是闭门不见,最后居然是邓恩给了自己六十两银子!杨铮感动的同时也心灰意冷,再这么下去,早晚要走,或许一开始来这里就是个错误。
杨铮在营房里喝着闷酒,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杨铮在外面镇定自若,可作为杨铮的几个老人却是看得清楚,也明白了杨铮为何忧虑,只是苦于没有任何办法。
忽然许大发从外面火急进来,对杨铮抱拳道:“军爷,有几位刚进城的难民说碰到了鞑子,他们押着大量物资和人口,往北赶去!”
杨铮陡然一震,眼神锐利,声音带着激颤:“此话当真,把那百姓叫来!”
不一会,几个衣着褴褛的难民带到,跪在地上。
杨铮问道:“你们在哪里看到的鞑子?”
“西边。”一难民惶恐道。
“啊?……那离这里多远?”杨铮想发火。
“不知道,我们跑了很长时间!”难民看到杨铮的脸色,声音不由低了下来。
“有多少鞑子?”杨铮想到了最重要的问题。
“很多!”难民考虑了一下,回答道。
杨铮有些泄气,还是不死心道:“到底多少,有没有一百人?”
难民不明白杨铮为什么这么在意鞑子的人数,就算知道了又不敢过去打,还是说道:“我也不知道,看着挺多的!”
杨铮知道从难民嘴里问不出多少东西,让人带下去后,对许大发说道:“许大哥,我想让你过去察看一下,记住,不可鲁莽行事!”
许大发抱拳,浑身甲叶铮然作响:“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