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婶含笑的看了一眼如同花朵一样含包怒放的李幺妹,便开始送客。
“咱家要开火吃饭了,有什么闲话,等吃了饭再说啊!”
聊得兴起的大娘大婶们纷纷告辞离开。不一会儿的功夫,人基本都走光了。
李大爷开始招呼未来小女婿上桌。等到一家子的人都纷纷上了桌,准备吃饭的时候,王大婶突然和阿婆谈论起了提前举办婚礼,好让李幺妹有名有份跟着一起去首都。
“幺妹跟着一起去首都,这提议不错。有幺妹儿帮着婶子料理家务,言娃子也好专心读书,不会为了照料婶子而分心。”
李幺妹早就因为王大婶主动谈起的话题羞红一张脸,躲到了厨房里头吃饭。季言之和着未来老丈人,大舅哥坐在一起,嘴巴吃着菜,手上也没空闲的给阿婆夹些松软好消化的食物。
饭桌中间摆放的硬菜——炖肉。是切的五花肉炖得烂熟,特别适合阿婆吃。因此季言之都没怎么吃,夹的炖肉都放在了阿婆的碗里。
“言娃子你也吃,别光顾着阿婆。”
阿婆满足于季言之的孝心,却也怕孝顺孙儿光顾着她,自己却没吃多少,所以开口让季言之也吃。
季言之只是笑笑,等下动筷子的时候依然故技重施,甚至为了避免未来岳家的人说他厚此薄彼,季言之更是动筷子给李大爷、王大婶分别夹了一大块子的炖肉,惹得老两口笑合不拢口并且赞不绝口,说季言之是个孝顺又有出息的好娃。
饭桌子上,王大婶继续和阿婆谈论起季言之与李幺妹的婚事,最后吃饭吃到尾声,双方长辈都有意,就把婚事定在了七日后。
“会不会太快了一点。”李大嫂有些迟疑的道:“而且从黄历上看那天的日子可没有大后天的那天好。”
“那就大后天。”阿婆拍板道:“大妹(王大婶的名字)啊,我家言娃子娶媳妇的聘礼,我早就攒在那儿了。”
“我这个老婆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别的不怕,就怕到时候攒的钱不够言娃子上学的费用…”阿婆阻止了王大婶即将脱口而出‘聘礼少也没关系’的话,继续说道:“好在市里来的领导告诉我这个老婆子,读大学不止不花钱还给钱票的补助。所以啊,老婆子我也不用亏心,定会让幺妹儿体体面面的嫁过来。”
“老婆子保证,会像疼言娃子一样疼爱幺妹儿的。”
“原来读大学不要钱啊,我还以为……好好好……” 王大婶喜得连连说好,赞同阿婆的话道:“婶子怎么样的人,我还信不过吗。就按照婶子说的,婚礼就定在三日后。”
李大嫂没想到自己多了那么一句嘴,会害得早就铁板钉钉的婚事变成三日后举行,顿时只想扇自己几个大耳光。她不是不想李幺妹嫁人,而是不想把婚事办得这么快。
先不说季言之、李幺妹这一双人儿年龄还小的问题,就算不小,这么急着不是给人说嘴李幺妹恨嫁吗。李幺妹的确恨嫁,但也不能给外人说嘴不是。而且三日后就办嫁女的喜事,时间上太赶会忙坏人的好不好。
王大婶可不管唯一的儿媳妇会不会因此忙坏。
王大婶嘴皮子厉害,泼辣又爽利,但人确实不坏。自从李大嫂进门以后,她可以对得起良心来说,她没有苛刻过李大嫂,甚至李大嫂生完孩子做月子,王大婶也是好生伺候,让李大嫂做足了一个月日子。
这时候的妇女,生完孩子以后哪个不是只休息几天,就下地干活了。由此可见王大婶的确算是个好婆婆。
不过再好的婆婆,在涉及到心尖尖一样的小闺女,都会变得格外的较真。
王大婶不止给了李大嫂安排了活儿,还另有打算。这不,吃完晚饭,季言之搀扶着阿婆回住所、准备整理彩礼的第二天,王大婶一大早,天都才刚刚擦亮,就赶紧‘撵’李大爷起床,架着牛车去隔壁村接嫁到那儿大闺女大女婿,二闺女二女婿一家子回娘家帮忙。
就这样在老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三日后,李幺妹当真算得上风光大嫁。不管是王大婶私底下交给李幺妹压箱底的钱儿,还是摆在明面上够买一台缝纫机的钱和票,或是李幺妹出嫁这天穿的这一身颜色正得不得了的红嫁衣,都惹得村里小姐妹的羡慕嫉妒。
“幺妹儿,你这一身衣服可真漂亮。”有进新房参观新娘子的小姐妹发出感叹道:“如果不是你嫁给季言以后就要跟着一起到首都生活,我结婚的话,一定跟你借这身衣服来穿。”
头上别了一朵红花,打扮得格外喜庆娇艳的李幺妹抿嘴含蓄的笑笑,算是作为回答。
李幺妹不想开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交浅言深,她可不想一开口破坏自己大好的心情。而且说话的这姑娘家风实在不好,说起来她们总共没有说几句话。说是小姐妹,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同龄人罢了。
就这样还想借她亲手一针一线做起来的红嫁衣,不止没门连个窗户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