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姜之湄刚起身用了早膳,便看见文氏又过来。
姜之湄很喜欢和文氏待在一起的时候,仿佛又回到和自己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文氏先是问了她昨夜睡得好不好,又问她觉得身子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姜之湄只道还好。
后面又好生嘱咐了些要注意的事情,让蕙兰他们仔细着伺候着。然后又先派遣了几个丫鬟婆子让云雪和秋雨先带着去了庄子上好好收拾,等到那边收拾布置好了,三日后她再启程过去。
姜之湄安静的看着文氏安排,问她意见的时候也只是点点头或者摇摇头。文氏瞧着往日活泼好动的女儿现在如此,马上又要离了自己去,于是忍不住心中难过。
姜之湄瞧着只好出声安慰,也不敢说多,免得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十几岁的孩子。
终于到了要去庄子上的日子,姜之湄醒的很早,大概天将将亮吧,门外便传来了轻手轻脚搬运东西的声响,过了一会,蕙兰过来伺候她起身,因着小孩子多有些贪睡,文氏便命人在随行的马车上安置了小榻,让她在路上好再睡个回笼觉。
这次随行的人不多,前一批已经到庄子那边去了,这一次只有随身的两个贴身丫鬟蕙兰绯竹。以及几个随行护驾的侍卫,一个车夫架着一辆并不显眼的马车护送着她往庄子上去了。
姜之湄上马车的时候四周扫视了一番,发现西院那边的并未来人。
母亲又嘱咐了随行的丫鬟仆从莫要声张,一路打早儿安安静静的去了。
这上京城名门簪缨世家的姑娘未出阁前大多金贵,少有被送到庄子上去的。就算是得了什么病,也都是是在家中闺阁里好好养着,送到庄子上去的,多半是犯了错,或者是得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怪病。
姜之湄坐上车后,又小憩了一番,马车在清晨的上京小路上滴滴答答得行驶着,路上并不颠簸,约莫两三个时辰左右的样子,才赶到了城外的姜家庄子上。
此时天已近正午,庄子门外早已有人接应着了,进去的路上大致瞧了瞧,这处依山傍水,虽是青瓦白墙不似那京中的高门大院个个富丽堂皇,却胜在清丽不俗雅致非常,这一片连着有好几户人家,瞧着应当是京城中大户人家的别院,因着地势好,都修建在这一处罢了。
秋雨她们已经将东厢的卧房收拾好了,迎着姜之湄进去转了一圈,问是否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房间布置得和在姜府时她居住的相差无几,除了要稍微小些,其他的均是照着往日里的份例来添置布置的,姜之湄快心遂意地住了下来。
.......
在庄子上的第一日,姜之湄先是把身边伺候的人给认了个全。
在庄子上的第二日,又把院内的地形地势房屋旮旯给摸了个遍。
在庄子上的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正是早春时节,三四月的春光并不那么耀眼,照在人身上却是暖和的紧,十分舒适,偶有一阵风来,带着一丝丝凉意,却也是恰到好处。
院子里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好景象,这一日,姜之湄看见阳光正好,便遣了屋里的丫鬟婆子在院子里支了软塌,旁边摆了一个梅花小几,上面放着几碟瓜果点心供她边晒太阳边吃。
“姑娘可还要添些茶水?”身旁的黄衣丫鬟问道,“这春日里的阳光虽照着人怪暖和的,却还是有些风。姑娘病刚刚才好,莫要受了凉才是啊。”
姜之湄移开搭在眼睛上的扇子,揉了揉太阳穴才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黄衣丫鬟。
这就是她身边的大丫鬟蕙兰了,她一共有四个大丫鬟,分别是蕙兰、绯竹、云雪、秋雨四人。蕙兰为人踏实稳重,绯竹聪慧灵敏,云雪活泼可爱,秋雨温柔细心。这四人皆是十四五岁的好年纪,在她身边伺候了好些年头了。
姜之湄看着眼前人半哄半问的样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对她说道:“没事的蕙兰,我要是冷就跟你说,咋们进屋就是了。”
姜之湄在现代已经是二十好几的人了,自从父母去世后就独自生活,照顾自己自然是没话说的。如今穿越到着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身上,还是个大病初愈的大家小姐,行动做事都被别人一手包揽,到底是不大习惯的,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也就还好。
见蕙兰还不死心想要劝她进屋子里去,她忙捡了话题:“蕙兰啊,我的生辰还有多久?”
姜之湄并不清楚原身现在是多大,看样子约莫是十一二岁的样子。
“现今是三月初五,大约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日。”蕙兰说道,“姑娘今年过了生辰,便有十三岁了。”
这段时间她时不时就问些在别人眼里很智障的问题,或是做些和以前不太一样的举动,搞得身边人心惶惶,但是瞧着自家姑娘自从来到庄子上便恢复了活力,大家觉得也无伤大雅,便也不去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