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试着鼓励孩子们,家里有中国小朋友的时候,尽量用英语,避免用中文。
并没有效果。他们仿佛是自带开关,不受自己的控制。
好吧,那就尽量邀请几个外国小朋友一起来玩。
然后,就可以看到,几个外国小朋友叽叽喳喳不停说英语;几个中国小朋友不敢开口说话,静悄悄地在旁边观察和辨别自己能听懂多少。
每次都是这样,看到情况几乎没有什么改善,我是那些家长一样,有点失望。
看来,指望着让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培养自己孩子的英语会话技能的想法,并不是很有效。还不如我这样的老师,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去听,去想,做出反应,然后才能产生运用外语交流的浓厚兴趣。
至少目前阶段如此。
至于熟人亲友们需要乔治亲自辅导英语的想法,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她们,这是不可能的。
和学校里多数的其他老师一样,乔治是全职教师,平时在学校的工作量巨大,下班后真的没有精力再工作。
特别是每当学校举办重大的文化活动,乔治总是负责大部分的工作,也不管别的老师是否愿意协助合作,哪怕需要自己掏腰包添置各种必备用品,他都不介意,经常是忙得精疲力竭回到家,几乎做不了任何家务,所有的事都需要我来完成。
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他需要的就是休息,和自己的生活空间了。精力有限,他不愿意再拿出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去增加收入。尽管他也需要努力攒钱,为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做些准备,那时,我们真的不想继续到处租房过日子了。
乔治的业余生活非常简单:阅读英文文学作品;在网上上观看欧美电影和纪录片;用3D打印机学着设计和打印各种大小塑像,摆件,再用美国的涂色颜料,一点点涂上颜色,这些作品看起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学校里外国孩子的欢迎,也获得了身边朋友的称赞。
我的中国亲友们开始惊喜地发现,我的老公竟然还有不少艺术细胞啦。
不过,这些艺术细胞好像离我太远,我看不懂,也顾不上看。我在忙着读书,制定了一个半年计划:补上之前十几年里错过的所有欧美好电影。
我真的生怕就这样蹉跎了这短短几十年的岁月。
没有办法继续自己的事业,那就做好主妇和母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包括提升自己,包括不留遗憾,比如,我这无比忙乱的几十年,那些经典动人的获奖电影,眼看着乔治一部部全都看过,我竟然还没有看过几部。
我真的做到了。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看了三百多部好电影,开通了微博账号,带着感受至深的情绪,写出一篇一篇简单的观后感,配上自己用手机拍的非专业剧照,挨个分享给喜欢电影的朋友们,也算是为人类做了一点点微薄的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