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前屋村赵正也没有进山,而是带上了装钱的包准备出门。高金花回来的这一路上都在问相亲的事情,赵正也没挑明,只说顾翠文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娶回家肯定能生养,而且还能孝顺二老。但赵正现在还不想结婚,他想再等两年。
赵仁云听完就一个人躲到屋檐底下去抽闷烟去了。
赵正今天跟顾翠文聊了不到一个小时,这姑娘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柔弱。她其实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读书。而且直言不讳地告诉赵正,她想上大学。
赵正最不能看到的就是那些该上学或者想上学的人没书读,而且顾翠文的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只是高考差了点分数。这年代上大学形同登天,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像顾翠文这样的农村姑娘,一次高考失利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读书的资格。因为家庭负担重,能让她读完高中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主要还是穷。
所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算是个女人,也要早早地脱离学堂,卷起裤管子插秧去吧。可这也是个恶性循环,越穷的人胆子越小,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吃,也刨不到几个钱。几个硬币不敢折腾,只好装在裤兜里,走起路来来回撞得叮当响,聊以壮胆。
至于读书这种折本买卖,基本只能算梦想。
学费三四十块、四五十块钱多不多?不算多,可并不是交了学费就没了后顾之忧。去城里读高中,背着自家的米权当交粮票就不说了,菜金要不要?交通费要不要?住宿费要不要?自家姑娘平常穿的衣服补丁打补丁不太像话吧,至少得有两身看得过去的衣服吧?
别以为这些是小数目,这个世界往往一分钱就能要了人的老命。
这些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作田不敢有非分之想的农民来说,是不是挺奢侈的!
要是就生一个还算好的,少花销一点也就挺过去了。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哪家不是少的三四个,多的五六个?每个来一次,这个家就得濒临绝境。更别说还要盖房子、买四大件讨老婆了。
赵正拿着钱想帮顾翠文,可这女人骨子里却很倔强。钱不能拿,只能算借。她想利用开学前的一个多月,靠自己赚一些学费。赵正想了半天,这时节能干点什么赚快钱?无非就是倒买倒卖。
赵正到了渡口,远远地便看见渡船的船头上站着个顾翠文。他挥了挥手,看顾翠文小心翼翼地下了船,然后满怀希望地向自己走来。
赵正戴着一副从宜城花了八块钱买的蛤蟆镜,从裤兜里摸出了五分钱,买了根奶油冰棍。顾翠文大方地接过冰棍,“你不吃吗?”
“吃不惯。”赵正抬头看了眼太阳,有点毒辣的样子,“怎么样?想好了要跟我私奔吗?”
“去你的!”顾翠文笑道:“你也不像要带着我私奔的样子呀!”
“行了,说正事!”赵正没什么心情插科打诨,点到为止,“想好了要干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