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雪融假扮成四大祭司之首的乌步昂到鎏京来拐百里云帆时,就住在**记。
那时“乌步昂”常到镇北侯府去拜访,一来二去的,侯府的龚管家就和**记的阮老板有了往来,因此,这一次的送信,阮力其送得是毫不费力。
龚管家听到下人传报,说**记老板阮力其亲自来送“中秋礼盒”时,也没觉得多意外,堂堂侯府,就算非年非节,也常有人送这个送那个的。
和阮力其也算熟络了,龚管家就亲自迎出去,二人倚在角门处说话。
便听阮力其说:“这些年在鎏京也没挣下多大的家业,反倒是把族亲都给撇下了……前些日子西南打仗,我担心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听说周尧要撤军跟咱讲和了,我就想回家去……也该回去了,把我老婆子骨灰带回去……”
龚管家接话,“也好也好,月亮还是故乡圆啊……”
阮力其便把“中秋礼盒”递给龚管家,在龚管家伸手来接的时候,猛地又将礼盒拽了回去,不说话,只腾出一只手来,在“中秋礼盒”上不轻不重地拍了拍。
龚管家立刻明白了。
“以后阮老板回了家乡,怕是再吃不到这么好的干货了,这一盒子,得好好收着,留给主子们吃。”龚管家抱宝贝一样把礼盒抱在怀里,颇有深意地说道。
阮力其笑笑,“那得记得时不时地拿出来晒晒太阳,可别放坏了。”
“是,谢阮老板提醒,这活儿我亲自做。”
“好,辛苦龚管家了,那我告辞了。”
“阮老板慢走。”
.
送走阮力其,龚管家果真抱着礼盒去了库房,遣退左右后,他把礼盒打开,只见一个牛皮纸信封正放在六色干菇干笋之上。
信封没有封口,龚管家一拿起,便发现信中有信,再拿出一看,才大惊失色。
那是一封加盖了十三道火漆的加急信,封面上写着“镇北侯乔佚密呈皇太后亲启”。
龚管家知道事关重大,丝毫不敢耽搁,立刻就备下重礼,同样以“中秋送礼”的由头,去了皇太后梁师赞的娘家,梁询梁太尉府上。
梁师赞是个聪明人,梁师赞的爹梁询自然也不笨。
这些年梁师赞一心一意为太子筹谋,尤其在官家后宅圈中,明的暗的攥着不少人心和耳目。
而梁询自诩清流,成淮帝在时,他把女儿的行动看在眼里,却从不说破,更不说插手。
看起来,就好像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了。
但龚管家却记得小侯爷说过的,梁询与太子妃……哦,如今已经成了皇太后了,他二人父女同心,若是有事想找皇太后又一时找不到的,可以上梁太尉府上去。
于是,龚管家揣着密信,同样以“中秋送礼”的由头,把密信送到了梁询手里。
当夜,一顶乌篷小轿便从太尉府秘密地来了**记,接了乔佚之后又偷偷地进了宫。
.
梁师赞亲自到凤栖殿门口相迎。
轿门掀起,首先露出的却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来人惶恐下轿,屈膝欲跪,便让梁师赞给搀住了,“父亲免礼,快里边请。”
来人乃是梁询,不过五十上下的年纪,尚算壮年,但或是为国为家劳累过甚,一张脸显得很是沧桑。
紧接着,又一个人从轿子里钻了出来,一身锦衣却戴着斗笠,屈膝对着梁师赞就要跪拜。
梁师赞忙虚虚将人拦住,“切勿多礼,快快进来说话。”说着转身,进了凤栖殿。
殿中已备着点心清茶,梁师赞先引着梁询在正厅坐下,“父亲受累了,且先歇息。”
梁询嗯了一声,这会儿看着女儿的眼神满是怜惜与慈爱,“去吧,为父在这看看书。”然后便真从袖口里掏出一本小册若无旁人看了起来。
梁师赞扫了一眼,见到《资治通鉴》四个大字,才转身领着方才那锦衣男子到另一桌坐下,亲自斟了茶送到那人跟前。
“小侯爷见谅。”她说。
乔佚脱下斗笠,还有点晕头转向。
他在写给梁师赞的信中说的是夜探、密谈,结果梁询欲盖弥彰地一顶乌篷小轿就杀到了**记,让他换锦衣、戴斗笠,一路欲盖弥彰地又杀到了凤栖殿。
宫里宫外多少双眼正盯着凤栖殿呢,这样一来,只怕“梁询携秘密男子夜访皇太后”这事,明天就该成了朝堂上不用说的秘密了。
梁师赞抬眼扫了下乔佚背后大开着的殿门,门口一左一右站着大雅、小雅,再往外,贼眉鼠眼的太监宫女往返不断。
她淡笑,低声道:“哀家这样,只是想安一安福寿殿的心。”
福寿殿,太皇太后郭氏的起居之处。
太子未及登基便暴毙,皇位落在了两岁的韫玉身上,梁师赞也跟着从太子妃升级为皇太后,同样地,郭皇后也成了太皇太后。
皇帝年幼,无法理政,按祖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二人皆有垂帘听政之权。
可一山不容二虎,一道稀疏的珠帘之后也容不下两位主子,于是,郭氏和梁氏便算是对上了。
“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哀家无意与母后为敌。”
梁师赞执杯轻啜,也不知是否是那六安瓜片泡得太酽,她蹙眉,慢慢吐出一口气。
半晌了,忽听她换了话音,黯然言道:“我殚精竭虑要为韫玉守住这份大业,并非是因我贪恋权位,也不为梁家尊荣显贵……”
乔佚听着,便斜眼去看梁询,梁询一手拿书一手捏着花生豆,正眯着眼全神投注在书本里。
要不怎么说梁师赞聪明呢?
有这么一个聪明的爹,她能差到哪里去?
又听梁师赞道:“我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太子殿下,这个……融融懂的。”
乔佚嗯了一声。
这个,不仅融融懂,他也懂。
梁师赞可算是应董志林所求才当这太子妃的,说到底,她不过是想成全董志林对太子的一片忠诚辅佐之心。
而梁师赞本身又是极有政.治天赋的,面对大成眼下的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她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颇得朝臣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