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同了,谢缙被纪纲整死之后,他们必须冲在前面,要不然太子一倒,他们这些所谓的“太子党”绝对会跟着倒霉。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小心一些,我等大事未成,千万不可出师未捷啊!”杨士奇作为三杨之首,确实有他的一套。
另外……作为太子殿下的铁杆支撑者,他们只能向前、不可回头,对三杨等人而言:退却就是死亡。
张府后花园。
张澜坐在凉亭之中,抬头看着朦胧的夜色,他似乎压力很大。
一旁的大黑倚在桌角的垫子上,它的尾巴垂在外面动来动去,像极了一个忙碌者突然感觉到无聊时的状态。
“他们会来找我,即使是太子殿下也会让他们来。
纪纲现在是秋后之蚂,蹦哒不了几天了,而二位王爷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会变本加厉。
唯一好的一点儿是:他们几次拉拢纪纲,而纪纲却没有答应。
这或许就是朱棣的福分,纪纲即使再坏,也没有公开表示支持皇帝某个儿子,恶犬还是要得……”
张澜眉头紧锁,一时间想到了很多很多……
“二弟,有一辆马车出了太子府之后,直奔我们这里而来。
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三位杨大人。”张波来到了凉亭,将石桌上的葡萄美酒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说道。
“哦,这么快!”张澜对三杨来找他,并不感到奇怪,只不过,他没想到会这么快!
“既然如此,速速打开正门迎接三位大人。
等一下,我……亲自去迎接。”张澜说完,快步走出凉亭,向前厅走去。
“等等我……”嘴里的葡萄酒还没有完全咽下去,张波跟在张澜后面,小跑了起来。
和自己的弟弟比起来,张波就太少年了一些。
张澜对他们几个人分工明确,张波除了日常情报营的任务外,还要兼顾太子一系,尤其是对太子府、皇太孙府、几位大学士府的关注和保护,这是日后张澜的根本,马虎不得。
当然了,对大和尚姚广孝的关注,张澜也从未放松过。
这个责任给了二傻子(王柱子),他现在充其量是半傻而已。
张澜找了好多位老中医,不管是针灸、还是推拿,甚至是药浴浸入和汤药服用,王柱子的智商比之前有了个明显的提升。
最最重点的是:王柱子只听张波和张澜兄弟俩的命令,除了他俩之外,别人还真指挥不动他。
张澜算了算日子,他之前在姚广孝脑袋里种的“种子”也该发芽了,这期间……必须有严格的监控和良性的引导。
所以,这个忠诚度不可比拟的王柱子,就成为了一名“和尚”,名为出家、实为监视。
并且,由王柱子来近距离“服侍”姚广孝,这样就解决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有没有。
不过,姚广孝还不是张澜的全部重点,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帮助太子殿下,积极应对二王的挑战,并且还不能让朱棣感觉到。
太子的反击就如雷霆之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这件事,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