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会陆续有第二个、第三个。
那对小夫妻品尝了许清光的小龙虾后,又点了十斤,干脆鱼也不钓了,就坐在岸边吃虾,其他人见状都很好奇,这虾就那么好吃?不就是比外面的虾大一点吗?
很快就有人成为了第二个吃虾的人,也是一对夫妻,不过他们还带着十几岁的女儿,看到别人在吃小龙虾,小女孩馋的让妈妈去买。
然后就有了第三个第四个……
临近中午,舅妈赶来炒菜卖盒饭,却看到许清光把两口大锅全占用了,锅里咕噜咕噜炖着个头夸张的小龙虾,红彤彤,香飘四溢。
“清光,你哪来的这么多虾?”舅妈不明就里,好奇的掀开锅盖看了看。
许清光正帮鲍静剪虾头,抬头笑道:“当然是养的啊,个头还可以吧?”
“是挺大的,你卖多少钱一斤?”
舅妈有轻度胃溃疡,不吃辛辣的东西,也就是随口一问。
“十五一斤,包杀包加工的话,一百一斤。”
“啥?一百一斤?啧啧啧…有人买吗?”舅妈吓了一跳,她一份盒饭一荤两素才卖十五,这小子可倒好,一斤虾竟然卖一百块?
许清光笑了笑,用下巴努了努:“那两锅已经预定出去了,一会儿还有五十斤要煮。”
“……”
舅妈顿时感觉自己遭受了十万点暴击,还是万箭穿心那种。
两大锅就有四五十斤了,再加五十斤,不得小一万块?
她得卖多少盒饭才能挣出这个数?
再者,大家都吃虾吃饱了,谁还吃盒饭???
舅妈又嫉妒又担忧的站在锅灶旁,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毕竟卖盒饭的生意,也是外甥让给她的,总不好上前挑理。
站了一会儿,她觉得中午可以不用卖盒饭了,俩锅都被占,钓鱼人也吃的差不多了,谁还买盒饭,于是凑过去问外甥:“清光,我看今天就不用炒菜了吧?用不用我帮你收拾虾?”
“可以啊,剪头去尾,一斤按五块钱算,我给他们报的价也是包杀每斤涨五块,不赚您的。”许清光看出来舅妈的窘迫,准备把这份工作让给她。
一只虾二三两,三四只就一斤,几分钟赚五块,舅妈稍微一算觉得挺不错,虽然没卖盒饭赚得多,但胜在轻松不累,就答应了下来。
许清光简单教了一下怎么杀,如何防止被夹,又给她找了副劳保手套,就不干这活了,为了让舅妈多赚点,还支走了鲍静,过去帮忙煮虾。
钓友们只吃虾肯定是不行的,再说也不是人人都会点小龙虾,一会儿锅腾出来还可以再做几个菜继续卖盒饭,舅妈依然可以赚点外快。
许清光盘算了一下,开放垂钓不如卖虾赚得多,鱼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天花板够高,哪怕二三十斤的大鱼,也不罕见。
但小龙虾不一样,通常能长到一两多就算很大了,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捕捞,大多数虾塘老板不会养这么久。
而用造化丹催化一下,只需三个小时就可以长成二三两的超级大虾,利润空间大得很,周期也短,再一个,鱼塘这边不会每天来这么多人,相对能藏住秘密。
所以他决定后续不再开放垂钓,专心养虾。
学学人家王老板,定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再说!
第二批小龙虾又出锅了,许清光正忙着盛虾,忽然两位老者从远处小路走来,闻着香味走到跟前问了句:“后生仔,你这虾子怎么卖?”
许清光抬头一看,这不是前两天那俩满嘴港台腔的大爷吗?怎么还没走?
“每斤十五,包杀加五块,加工好的一百,两位老先生要来点吗?如果不能吃辣,我可以给你们单独做蒜香的,或者十三香的,都行。”
大背头老者望了眼身旁精神抖擞的同伴,后者没说话,只点了点头,便笑呵呵的说道:“给我们做两斤蒜香的吧,就在这吃。”
“好嘞,两位大爷先在旁边坐一会儿,马上就好。”
来者是客,许清光虽然不知道他俩到底是来干嘛的,不过有钱赚自然没有不做他们生意的道理,哪怕他们真想埋这儿。
入座之后,两位老者开始用粤语闲聊,许清光也听不太懂,忙着煮虾,十几分钟后装盘,给他们端了过去:“两位慢点吃,这个夹子是用来开虾钳的。”
舅妈凑过来问道:“这俩老头儿干啥的,我看他俩在村里晃悠好几天了。”
“我哪知道啊,可能给自己准备后事呢。”许清光呵呵一笑,突然想起好几天没看到老舅了,便问:“对了舅妈,我老舅这几天干啥去了?”
“他呀,天天忙着开会,这几天村里也不知道在鼓捣什么事,连我都不告诉。”
“是吗?真是奇怪了。”许清光也觉得莫名其妙,一个二百来户的小村子,能有什么大事,总不可能是拆迁吧?
这里离市区二十几公里,就算去最近的镇子上,也要坐车半小时,可除了拆迁,村里还能有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