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这一路上看了太多的落石飞瀑,也能想象当时的情景,不过都过去这么久了,人家横幅不都写着,日子过得更加甜吗?这一路走过来的客栈旅馆真心不少。”李航远也接话说。
“可这都是拿生命和凄凉换来的。”栗姗姗也接话说。
“这是无法预料的结果,只要希望在,不也挺了过来了吗?”张微微说。
“也对,我们除了感叹还能做什么?”吴维也跟着说。
一路走,一路沿着导航找路。
好在映秀并不大,不需要七拐八拐也能找到地方,在映秀镇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茶祥子有茶和朋友,一起去坐哈?
无意间,周砚看过一档叫《纪实72小时》的节目,片子是日本NHK在2006年播出的纪实观察类纪录片,后来被中国的媒体引进后,拍摄了中国版,而中国版的地点、人物和故事取自中国的各个角落,却也同样让人动容。
比如,北京的夜班公交、珠峰大本营的帐篷旅馆、横店步行街的横漂族、昆明的翠湖公园观鸟爱好者、上海静安区的户籍大厅,还有映秀一家茶馆的故事,而这家茶馆就叫——茶祥子。
就在去之前,周砚给大家科普了一下。
其实就是让大家把片子找出来看一遍,至少知道是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茶祥子在网上有些名气,老板是个很有谈资的人,可匆匆来往的人,其实不需要知道老板是谁,只需要感谢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大家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发一会呆,看一会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围观一局象棋,然后默默离开。
他们人多,到茶馆已经没有多余的位置,只能排排坐在台阶里打望来往的人。
随着网络的传播,茶祥子已经从一个提供喝茶聊天的静隅,逐渐变成一个网红地,一杯清茶并不足以被人乐道,一张木凳也不需要夸吹黄花梨木,而需要乐道的是免费背后的真正意义。
栗姗姗作为当中年龄最小又最内向的人,其实不太习惯这样坐在台阶上被人打量。
“感觉像是被公开宣判。”她小声在伊衣耳边嘀咕。
伊衣宽慰她;“其实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其实都是纯朴的人,兴许他们不是在打量我们,而是在看,茶水是不是已经售罄了。”李航远也安慰她。
“你们看过《茶馆》吗?”尹维突然问。
“看过。”
“听过,还没来得及看。”
“没看过。”
大家同时回答,无非就是这三种答案。
“我们先抛开《茶馆》里的暗讽、隐喻、人物特点性格、社会背景等等不谈,只说说裕泰这家茶馆本身,它本身是几个时代下的见证者,这里面容纳过那么多的人物,肯定就有不同的故事可以听啊!想想也是有意思,茶祥子不就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茶馆吗?”尹维说。
“这么说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周砚附和。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老舍先生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里说过的话。”尹维解释。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周砚也开始深思,觉得很奇妙;“所以尹维的意思是,那些打量我们的人,他们只是70多个人物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看就看吧!反正茶馆就在这,不挪不动,至于人,总是走一批又来一批,谁又记得住谁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