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后会有不少的鱼被冲到浅滩,最适合出海了。
姜老头看的心痒痒,扯着嗓门喊“乖仔,收拾收拾咱们出海去!”
姜然一愣“阿公,你腿可以吗?”
“我都能蹦了还好有啥不行的!赶紧的,网嘞!”
姜然有些犹豫,姜婆子说“去吧,别去太远就行。”
“快走,等等退潮了就回不来了。”
姜然这才点头,换了身半旧的衣服拎着雨靴扛着渔网跟着姜老头走。
一路上几个想熟的人相互打招呼。
“呦!姜老头你也出海啊!”
“腿好了没啊?”
“今儿肯定大丰收,晚上一起喝酒啊!”
“还带上阿然啊,爷孙一起。”
姜老头呵呵笑着一一回应“也去凑凑热闹。”
“又不是什么大事,早就好了。”
“喝酒得来我家啊,叫我乖仔给**吃。”
姜家的渔船并不大,蓝白皮,和其他家的比小的多了,毕竟他们不是靠打渔赚钱。
姜然把东西放好后扶着姜老头上了船,随着推进器机器运作的声音把船开离海岸。
看海和在海上的感觉完全不同,就算在海边看着海水风平浪静其实到了船上还是摇摇晃晃的,尤其是像姜家小船,如果晕船的人坐上五分钟大概就吐了吧。
姜老头趴在船檐边埋头看船下湛蓝的海,盯了半天,然后让姜然把船停下来,撒网。
船不大,网也不能大,否则承受不住重量。
接下来就是等,姜老头在船头摸摸索索拿了两瓶啤酒出来,还有一包小黄鱼干。
姜然无奈“阿公,你偷藏。”
“谁叫你阿婆烦的很,不让我喝酒。”
姜然开了啤酒喝了一口,叼着鱼干坐在船上摇摇晃晃,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你只是它水面上的小小一点。
姜老头喝了半瓶姜然就不让他继续喝了,姜家人酒量都不好,姜老头最差。
“行了,回去吧,明早儿再来。”
姜然扛着渔网往家里走,下过海的鱼网真不是一般的重,姜然每走一步雨靴在沙滩上印上沉沉的脚印。
回到家,姜然把东西放地上一放狠狠的喘了口气,许久没有干这样的体力活了。
姜老头哼哼“早说了我提点你非不让。”
姜然不说话光顾着喘气了,他哪敢给阿公提,他腿脚刚好。
下午的时候爷俩都没有休息,背着鱼篓去海边捡贝了,台风之后,沙滩上会留下很多的贝类,海螺,花蛤,,海蛎,甚至还有小鱼苗,水母之类的。
沙滩上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捡了,姜然还看见了大头和他几个小伙伴。
“阿然。”
姜然笑着应了“三哥,不在家陪孩子。”
姜志明这两年添了一个孩子,一两岁正是要人陪的时候。
“午睡呢,我闲着没事干就出来了。”
除了鱼篓装海螺之类的,他们都带了两个网兜,这个时候最多的就是海蛎,两人分开走,没一会儿就装了一袋的海蛎子,直接重了提着浪费时间和力气,打个结随地放,一般不会有人来偷,等待会儿准备回去的时候再来提就好了。
一个下午时间,直到快五点了姜老头才招呼着准备回去。
家里姜婆子已经煮好了饭,地瓜稀饭陪蒜薹炒肉还有一个西红柿鸡蛋。
饭后一家三口坐在院子刨海蛎,海蛎这东西的壳奇形怪状,姜然小时候总说它是外星人的蛋,哭着喊着不吃外星人。
刨海蛎壳的工具可以叫做蚝刀或者海蛎刀,圆木把手,嵌一根铁棍,棍尖又扁又尖找到海蛎两壳之间的缝隙(插)进去,一撬壳就开了,露出里面鲜嫩的肉来。
刨好的海蛎肉放冰箱留着明天做菜吃,也不需要洗,盆底还有很多的沙土或是碎壳,一般不吃都不能洗的,洗干净放冰箱没有及时吃的话很快就坏了,不洗反而能坚持的久一点。
隔天姜然起了个大早,穿上雨裤带上地笼和姜老头开船出海,先去别的地方把地笼放下去,才回头找他们昨天撒的渔网。
渔网地笼都绑着白色泡沫做浮标,浮标飘在海面上,不怕找不到。
拿长钩把浮标勾起来,姜然和姜老头一人一个角一起用力往上拉。
“使点劲儿,大男人养的像弱鸡。”
姜弱鸡然只能再咬咬牙努力使劲儿。
“有了有了!”
没拉多久一只兰花蟹被渔网缠住被拉了上来,姜老头将渔网放脚下踩着伸手把兰花蟹从网里解开放进身后的水桶里“怎么也有七八两,开门红。”
“继续拉。”
网继续往上拉,姜老头感觉到渔网重量不同就知道里头又有鱼“是黑鲷,喝!这个大,有一斤了!”
黑鲷被缠的厉害一时半会儿解不开,姜老头把它和渔网一起放进水桶免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