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姐弟的父母,若要论起谁的背景更复杂一些,自然是唐夋那边。
只是再怎么样,那也是祖上的风光了。而且唐家近几代以来子嗣不旺,除了远一点的宗亲之外,族谱上记着的嫡系也就剩下唐夋他们这一家了,真正是一脉单传。
至于说到唐夋自己,人生的发迹史更加单纯,无非就是搞学术和搞教学,进入华大后就专心当起了他的教授。说是平淡肯定不算,但要说是多么传奇,好像也够不着。
反观窦清思,比起一心一意埋头在故纸堆里的丈夫来说,唐峣和唐皎两姐弟的这位老妈却是名声在外,而且一步步走来的发展历史,哪怕是唐峣粗略了解过后都咋舌不已。
窦清思最初在中夏文坛崭露头角时,她的出身就很亮眼。
当时中夏全国还没实行男女混校的制度,在男校和女校之间也就各分出了个高低来。窦清思高中就读的学校正是那时候中夏最好的女子高中金陵女高。
彼时在中夏国内,各大学府的文青风还挺重,金陵女高就有个传承了几十年的传统,每一届都会选拔出该届最优秀的一批学员,称为“金陵十二钗”。
很凑巧,窦清思就是她那届的“十二钗”之一。
在窦清思的那一届,她应该是最不懂交际、人脉也是最少的“十二钗”头衔获得者,可要比起后来个人的名气和地位,恐怕没几个人比得上她。
自从她在金陵女高的校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并且获得了来年的新人文学奖后,窦清思本人在文坛的发展道路就一发不可收。
在进入中夏文坛的十几年间,她就把文学界的各项大奖拿了个大半,要不是窦清思的作品往往通俗性更强,也就是少却了许多严肃的现实意义,至今网上仍然有人评价,窦清思是上世纪中夏文坛最有希望获得那些中夏人耳熟能详的国际文学大奖的作家之一。
1993年,这是一个对于窦清思自己、对于唐家、对于喜欢窦清思作品的读者,乃至是对于当时的中夏文坛来说都是挺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唐峣出生了;
也在那一年,窦清思出版了她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瞬息京华》。
这部作品,帮她拿下了当时全世界那项最高文学大奖的提名。
虽然只是提名,但就是这么一个提名让当年的窦清思彻底和很多与她同年的中夏作者划分开了级别。
同样,这样一部对窦清思而言意义非凡的作品,别人想要买下影视的改编权,显然不是件简单的事。
事实上,这就是一桩近乎没可能办成的事。
因为自打窦清思成为中夏最顶尖的那一批名人作家以来,每一年都有很多人绞尽脑汁地寻到门路,想和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姑奶奶谈一谈各方面的合作事项,结果没有一个人成功过。
甚至,这几十年来,唐峣听说他老妈连合作的出版社都是固定的那么几家。有几家出版公司中间换了几代东家,对待窦清思时的态度同样是毕恭毕敬。
实际上到了如今的年代,窦清思的作品即便再版,也不一定有目前在网络上人气很高的那些明星作者的销量高。
可是重点就在于窦清思本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不一样。
梁爱玲之所以盯上了《瞬息京华》的影视改编权,唐峣估计着多半也是冲着他老妈和《瞬息京华》曾经造就的历史评价去的。
有时候看好一部作品,不一定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符合当下,只要它上面附加价值足够高的话,总有人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