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林家的院门前,定了下神,上前敲了院门,院门打开,一个水灵灵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看着郭兴武道。
“你找谁啊?”
郭兴武看仔细了眼前的小姑娘道,“呀,是文丽吧,我是你家老宅的邻居,新武叔啊,不记得我了?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宋文丽这才看清了来人,忙道,“是新武叔啊,我记得的,昨夜我爹回去还说起你回来了,婶子和大丫该高兴坏了吧,快进来。”
郭兴武拎着礼物,迈步进了院子,打量着院子里的物什,棚子里栓着的牛马。
“你奶奶在家么,我过来瞧瞧她,好几年不见了,还怪想她的。”
宋文丽领着郭兴武往屋里去,出声道,“奶奶,新武叔来看你了。”
姑奶奶应着,“新武回来了啊,快进来。”
舅舅两家已经下了田,林果和姑奶奶正带着几个小家伙吃早饭。
郭兴武进了屋,将礼物交给宋文丽,上前亲热的拉着姑奶奶的手道,“婶子,我昨日刚回来,过来看看你,几年不见,你越发的精神了。”
林果自他进门就觉得有些眼熟,等他开口便想起,着不就是昨日跟自己抢道的男人么。
原来是抛妻弃子,出门多年的大丫他爹,心中有些不屑,还是礼貌的问了好,领着弟弟出了屋子。
郭兴武看着桌上的饭菜,在瞧屋子里的摆设,几个孩子的穿戴,心中暗道,这林家果然是有些家底的。
等宋文丽收拾了桌上的碗碟,郭兴武这才收回了四处打量的视线,与姑奶奶聊起天来,问林家的多,说自己的少。
姑奶奶在村里的人缘很好,都说老太太仁善,心肠好,可老太太也不是傻子,否则当初宋老头去世,她一个寡妇,如何能拉扯着儿女长大,还给他们置办下家业。
不过几句话,老太太就看出郭兴武并不是真心来看望她的,话里话外都透着打探自家情况的意思。
什么家里做什么营生置了这样大的宅子,可又添了新田地,种了什么作物,今年收成如何,着宅子有些偏僻,晚间可有人看护,可是请了家丁护院,有多少人手。
姑奶奶心中疑惑,却也想不到他这是什么意思,只当这孩子离家多年,一回来,对村子里的人事关心,但也不会漏了自家的底。
与他打着太极,两盏茶的功夫,两人就相对无言了。
郭新武还是有些眼色,本想转转林家的宅子,看看后院情况如何,见姑奶奶眼中的不耐,便起身告了辞。
接下来的几日,村子里的众人还在忙着收地里的红薯高粱,豆子玉米。
林果每日照顾弟弟,安排伙食,抽空去了一趟城里,找苏和安帮着又订了大批的玻璃,去庄子上看了暖棚的进度。
早被他忘在脑后的郭新武却成了村子里的热门话题,每日在村子里闲逛,遇人就闲话家常,带着礼物走家串户的上门拜访。
郭田氏舍不得银子请人帮着干活,还是每日带着大丫下地收粮,收工回来就累的不想动弹,还要伺候家里两个大爷的吃穿。
每次想要抱怨,都被郭兴武连哄带骗的糊弄过去。
姑奶奶留了心,他去的都是家境殷实,手头宽裕的人家,哪怕之前与他郭家不相熟,不热络,即便一时想不明白,他在搞什么鬼,却也吩咐家里的人多操些心。
秋收结束,交了官府的税粮,天气也一天天冷了起来,闲下来的村邻也开始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村子里也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