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阻止毒性蔓延,虽然施毒之人也被抓住,但是他宁愿咬舌自尽也没有吐出半个字。药王谷经过日夜试药,虽然能缓解病情但终究是无法根治,得病之人一旦停药便立刻复发。
查阅先祖留下的众多典籍,墨羽似乎有了一些头绪,此病本就是普通的风寒,但是若遇到一种叫铃影草的草药时则会瞬间发生病变。
朝廷下令封查了全国所有的大大小小药铺,没有一家药铺里有铃影草,其实几乎所有的药铺都是回答从未听说过有此药。墨羽想到书中记载铃影草汁液遇白矾则变紫色,于是就用白矾在这些中毒之人的呕吐物中不断试验,果不其然,最终确定铃影草便是人们毒发的根源。更让墨羽惊讶的则是另一个结果:东海郡的上游有条暗河,这条暗河贯穿东西,人们的饮用水大都来自这里,也就是说,凡是暗河流经的地方都被下了毒。
看来下毒的人是花不小的心思和代价啊!这个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是为了扰乱民心,制造动乱,他为何不直接在京都城里使呢?却偏偏跑到这东海郡来,此人究竟是何居心?这东海郡相对于其他郡来说无论是财力还是兵力都不足为道,究竟是什么让他选择了东海郡?下一步将打什么算盘......
所有的疑问接踵而至,萦绕在墨羽的心头,一时间却又没有答案。陛下已经病倒数月了,自登基以来快十年了,这是他第二次病倒了。墨羽曾亲自为其把过脉,实在也看不出什么异样,表面上看来仿佛都是操劳过度身体亏空所致。可是,那身驰骋沙场多年练就的一身铮铮铁骨,怎会连十年也抵不过?
当下张清执掌太医令,陛下的病一直都是张清亲自过问的,想必自然不会出什么差错。思来想去,墨羽始终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不过,当下最紧急还不是皇帝的龙体,而是想一切办法遏制住这场可怕的瘟疫!
据记载这铃影草生长在距此两千多里的巴蜀山中。据典籍描述,巴蜀有一山名叫虞台,虞台往西,便是卧龙岭,铃影草就长在卧龙岭里。卧龙岭上住着一种叫白眉蝮的巨蟒,这白眉蝮极最喜欢舔舐铃影草,铃影草是靠根繁殖的,本来五毒,可是日积月累,这白眉蝮的毒液便渗入草中,在毒液的滋润下年年繁茂、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相生相伴。因此,在巴蜀山中,有铃影草出现的地方一定会有白眉蝮。由于铃影草毒性过烈,偶尔有上山采药的人都因不小心触碰这种草药中毒而死,因此这儿的人们都避之不及,也憎恨之极。在这些中毒的人中尚有幸运者,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铃影草的解药,其实就是白眉蝮蛇毒的解药一味名为八节草的草药。再后来当地的人们便将这些铃影草连根铲起,然后焚烧殆尽,据说从那之后似乎这铃影草便绝了种。
药典是几百年前记载的,如今这些东西究竟是来自哪里?墨羽百思不得其解,权衡之下,只能让几名弟子按图索骥,决定前往巴蜀山中寻找一种叫八节草的解药,因为他唯一能确定就是如今的巴蜀依然多白眉巨蟒。这至于这百年前的记载,无论如何只能试一试!
看着陛下的身体每况愈下,慕容瑾也日夜焦虑。若能解决东海的瘟疫也许能让陛下心中的负担轻一些,即使他撑不过这一次至少也不让他带着遗憾走!慕容瑾在心里思忖着。
“你们三人此去巴蜀要万分谨慎,虞台山高耸入云,终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而且山体辽阔绵延,究竟这味解毒药草长于何处尚且不得而知。巴蜀之地山高路险,山中多猛兽、毒蛇,不过,这些尚不足及为惧,为师已为让人给你们备好驱兽药囊——再凶猛的野兽也是惧人三分的。比这些毒蛇猛兽可怕得怕是那些看不见的陷阱,若不出所料,此去巴蜀的路上也许会有人为你们设下了重重埋伏——既然是有心下毒,就一定有人不想让你们拿到解药。能懂得这么用毒的人本身就不可小觑,但是拿百姓的命做赌注实在是歹毒至极,若猜的不错,此人最终的目的还是跟皇位有关,此去一定要小心——”齐云峰顶的偏殿里,老谷主墨羽在给即将下山的三位徒弟交代着,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