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从前在太后宫里当职,每次犯了小错,太后她老人家便罚奴婢去文渊阁抄写经书诗集。奴婢从第一次读皇上的诗,便如躬逢知己。此后,很愿意被太后罚。于是才有了后来那次,奴婢将丝帕忘在皇上诗集那一次。那一次,是奴婢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皇上,更将之前的景仰化为迷陷。”
“可你曾说过朕的诗不配与李太白等大师相较?”
“从文学性上,确实不能。可读书这东西,一人一桩喜好。大诗人悟性太高,寻常人反而不能引为知己了。奴婢斗胆喜欢皇上诗中的生活庸常、淡泊心境。有一种生活化的美感。”
“那后来呢?”弘历又问。
“若说那时,都只是崇拜迷恋,算不得爱。可您对云妃娘娘的种种深情,奴婢似乎比娘娘还能先感觉到,觉得与皇上心意相通,是真正的知己。心疼皇上的曲折心境,尽管奴婢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言蹊再次落泪。
弘历心中如遇圆木桩一击,回想往日,他确实也不止一次觉得言蹊与自己心意相通,是人生难逢的知己。原来,她也这样想。他心中挣扎再三,最终帮她将纽子一颗颗系拢,柔声道:“既这样,朕便碰不得你了。”顺手将她凌乱的发丝绾至耳后,“男女之间,并非只有一种关系。朕很珍惜与你的默契。希望继续同你心意相通。仅仅是心意。”
言蹊心中既失落又欢喜,失落的是,错过今晚,或许今生同皇上再难续前缘,欢喜的是,她中意的男子果然是这样的君子,未让她失望。她眉梢眼角带着笑重重地点了点头。
“哎,钱债易清,情债难还哪。朕这一生负了太多女人了。所幸没算你一个”,随即摆摆手,示意她快走。
言蹊步履沉重步出大殿,一开门,钻心的冷风便将她带回现实。仿佛刚才只是一场梦。现实如此冰冷,命运如此刻薄,她又要一脚踏回现实无垠的绝望之中了。
人生能有几回梦。何不尽情做这一场梦,明日再回命运的沧浪之中浮沉。她站定脚步,抛掉平日的理智,将往日与他人的深情故事暂搁脑后,脚步坚定地走回大殿。
弘历吃惊地望着复返的言蹊,目光中柔情与为难交缠。
言蹊没有为难,鼓足今生最足的勇气:“一生太长太冷,皇上可否暖奴婢一晚?”
弘历微微低头,“你要想好,这一晚可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回不了头的。”
言蹊走上前,大胆将冰冷的脸颊紧贴弘历温暖的胸膛,“奴婢只想到今晚,不想一生。”
弘历捡起她冰凉的手,十指交缠,只一会便将她暖了过来。
不及三更,言蹊便醒来了。望着弘历沉睡的面容,心底突然幸福极了。此生足矣,这样浓郁的爱情,这样不可思议的爱人,她不敢再拥有第二次。她缓缓系好衣衫,痛下决心收敛目光,不再凝望,头也不回地走出大殿。
她仍着那件薄衫,走在寒风中,却一点不觉得冷了。昨夜的温暖和柔情,该足以支撑她挺过这一生的寒冷了。她会将它作为一场梦,藏在心底最深处,成为一生的隐秘。
快及永寿宫,她才从昨夜的春梦中回过神。生活还要继续,那些人她还要面对。出了这样的事,她该怎样面对云妃的信任与清晏的一往情深呢。
“你疯啦?!”永寿宫院墙外树丛中突蹿出一双大手,将她揽入怀抱。她想都不用想,便知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