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整个苏维埃历史的建筑活动无非是把古建筑拆掉,再设法保护它们。”
沙尔基亚桑说。
这座建筑四面均有楼房,中间是一片宽敞的庭院。
其中建筑物正面装饰十分华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对象。
1891年,俄罗斯建筑师罗曼·克莱因设计了红场5号楼。
1917年革命后,这里成为军事司令部,地下室成为红军的仓库。
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为俄国防部所在地。
2005年,红场5号楼被俄罗斯国际工业银行买下,随后聘请法国著名建筑师让·米歇尔·维尔莫特负责设计改造工程。
忘记历史还是延续传统
43岁的国际工业银行董事会主席谢尔盖·普加乔夫是这项改造计划的积极推动者。
国际工业银行原本只拥有建筑物的部分产权,几经周折后把属于俄罗斯联邦和莫斯科市政府的其余建筑物产权和使用权买下,才使得改造工程得以进行。
维尔莫特会改造工程称为“梦幻工程”。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坦率地说,这是我遇到的最佳机会,”维尔莫特说。
维尔莫特表示,红场不仅是俄罗斯的标志,并且有着悠久历史。
“我们的挑战是在保留这个地方历史的同时引进现代元素,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他说。
2006年11月,设计方案公布。由于正面建筑和外部结构不能动。
建筑内部则被改造成一组总面积3.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
其中包括一座有118个房间的高档酒店、4座餐馆、酒吧、健身和水疗中心、会议中心和一家拍卖场所。
根据莫斯科市政府的规定,从红场上眺望,不能见到这座公寓楼,所以设计过程也很费周折。
酒店与公寓预计在2008年完工。
这座建筑距离克里姆林宫和圣瓦西里教堂仅一箭之隔。
开发商以精巧美观的公寓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卖点打出广告。
这吸引了很多俄罗斯投资商的目光,成为竞相追捧的目标,但却让舆论和俄罗斯民众对红场出现的商业味道感到不满。
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红场是俄罗斯的象征之一,商业化色彩浓厚的改造计划会严重损害红场的历史和整体结构。
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师也纷纷要求政府改造叫停。
与新酒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的俄罗斯饭店的强制性拆除。
俄罗斯饭店本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亲自拍板的样板工程,紧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967年,共21层高,曾是欧洲最大的饭店。
但在2005年的一系列城市规划改造中,莫斯科市政府认为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和近在咫尺的红墙金顶的克里姆林宫反差太大、太不协调,决心把它拆除。
2006年1月1日,俄罗斯饭店正式关闭。
舆论却认为,俄罗斯饭店也是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不应该会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莫斯科正在经历着大规模的城市巨变。
政府计划到2015年建成60个综合小区,由200座30层以上的高楼组成;饭店、旅馆增加到420个,到2010年时饭店会同时接待20万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