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冒险啊,若是咸阳久攻不下,可就麻烦了,这会让寡人立于不义之地,况且放弃了宜阳,岂不是太便宜他四国了,寡人可说过,宜阳不能丢的!”
前面驾着车的向寿听后,直接点了点头。
“常言道,内事外用,大王是打算坚守宜阳,决战四国,以外力来覆灭臣子之乱,到那时候,秦国上下必定感于大王此举,人心所向,王位所归啊!”
几乎没有停顿,向寿就立即接话过来,看来这老小子早就有这想法。
“不错,寡人计策有二,其一,派斥候回咸阳,一路上大肆宣扬姬四国威胁,还有寡人不顾安危,亲战四国的事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先声夺人,也能让咸阳臣子们支持战事,所需大军辎重粮草等一应送来;
其二,积极备战,迎战姬职,这宜阳对我秦至关重要,一定是不能丢,不仅如此,寡人还要更进一步,去王城洛邑与四国决战。”
早在他去王宫问天子粮草、问城池高深、问兵刃多少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步。
王城洛邑?
向寿愕然,他忽然想到大王送天子虎皮的时候说过,要天子一样东西,莫不是这城池?
“洛邑东临大梁,南震新郑,此乃弱三晋的大计,大王实乃妙策,还有洛邑距离宜阳不过五十里,急行军半日可到,两地的确是可成犄角之势,但这样一来,兵力就相形见绌,怕不能完成大王计策啊?”
他做人虽老实本分,但对于军国之事,还是颇有见地,不然也不会受到甘茂褒奖,稍家思索,他立刻就明白过来。
“你说的这些,寡人何尝不知,凡事皆有利弊,此事利大于弊,便值得一试,洛邑城池坚固,正值秋收之后,粮草殷实,那周天子可是富的很,用他的粮草,养秦国的军,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买卖?
向寿疑惑,大王何时这样说话了。
“此乃寡人大计,我秦国得要加快东出的步伐了!”
还不等向寿答话,嬴荡又接上一句。
长此以来,洛阳之地,都在韩魏的控制之中,若是永久的占据了洛邑,不仅能彻底打断韩国的脊梁骨,而且还能进一步威胁魏国,打通一条从咸阳,到宜阳,再到洛邑的通道,那时候,秦国所有的战事都会集中于这条通道上,国内就可以休养生息。
魏国国都大梁,韩国国都新郑,这两个可都在洛邑的边边上。
当然,这的确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而且非常大胆,也就只有这个穿越者,才会这样的疯狂。
当今诸国国力强盛,韩国虽弱,但举国之力也有三十万带甲之士,更不谈魏国,赵国,楚国,齐国和燕国,他们尽皆强悍。
秦始皇灭六国时,韩国弱的不成样子,魏国也不够看,齐国早被乐毅打的一蹶不振,燕王昏聩,还有赵国,长平伤了元气,就没有再复原过,现在可完全不一样,诸国各个强大,所以想法才显得大胆。
“大王之策,臣苦思不明,若要臣说,臣认为不妥,收宜阳即可,洛邑远离。”
向寿以前就是如此,心中若是有了见地,你再也说不动他,要是连他都说不动,寡人大事如何能成。
“以洛邑城池的坚固,驻守八万锐士,若要攻下此城,四国需得多少大军?”
孙子云,五而攻之,攻城之战,若是守城的军队早有准备,那最起码也要五倍的人才能攻下。
“粮仓足,水源足,上下齐心,三十五万。”
向寿还是说的很保守了。
“这就对了,四国联合,能有多少大军呢?”
“韩国最积极,但刚刚输过一场,怕是只有十万大军,魏国担心大梁安危,也会派遣十万大军,燕国路途遥远,但此事是姬职所谋,也能出十万,至于赵雍,至多十万,甚至更少。”
向寿结合探子所报,大致估算的不错。
赵国离此远得很,而且还忙着变法,好处不多,姬职成了,甚至还有坏处,是四国当中,最不上心的一个。
“那这样算下来,顶多四十万大军,就算全部进攻洛邑,八万大军也能坚守一阵了吧,况且宜阳还有七万,可以一直做偷袭骚扰之用,让对方首尾不得兼顾,若是他们分兵,那就更难攻下任何一处了。
至于会不会先取宜阳,再断洛邑,那也是难了,先取宜阳,宜阳连接秦国,有源源不断的支援不说,而且这样一来,四国就要将自己的后背交给洛邑,怕是更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