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欢挺进黄泛区,包抄多尔衮后路之时。
郑芝龙兴兵五万,自湖州进犯南直隶,并在宜兴与左军大战了一场。
不过郑芝龙水师虽强,但是步军却很羸弱,五万人马尽然被左镇大将金声桓以两万人击退。
这让郑芝龙非常震怒,收拢兵马后,又领六万人进驻嘉兴,意图夺取苏州。
左镇抵达江南后,在地方横征暴敛,搜刮钱财,令江南士绅对左镇十分不满。
因此,江南的一部分士绅又暗中与郑芝龙勾结,意图帮助郑芝龙夺取苏州,以摆脱左镇的控制。
这群江南大户也是凄惨,到此时才深刻领悟到,明朝崩溃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如果明廷权威还在,规矩也就还在,没人敢随意动他们的财物。
现在明朝权威不在,社会秩序崩溃,他们便成了掌握武力之人,眼中的肥羊。
他们被高欢撸了一遍,又被左良玉割了一茬,现在又将希望寄托在郑芝龙身上。
本来郑芝龙已经计划好,进军苏州之事,可高欢大军杀入两淮的消息传来,让左镇和郑家立刻就休兵罢战,同时选择观望江北战局的发展。
就在左良玉得知,高欢几乎全歼多尔衮部清军的消息时,郑芝龙的商业网络,也给他带来了双沟集之战的消息,而且比左良玉所知道要更加具体。
虽说郑芝龙长年在福建发展,对于北方的情况并不了解,对于清军的战力也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听到这个消息,郑芝龙还是感到十分的惊恐。
这日,郑芝龙站在节堂内,看着一副地图出神,身后一人进来,行礼道:“大王,左良玉派人送信,要约大王见面。”
郑芝龙正心烦意乱,听了这话,不禁捋了捋胡须,沉吟一阵,然后问道:“信呢?”
郑彩送上一封书信,郑芝龙展开看了看,左良玉在信中说,高欢击败了多尔衮,必然会南下夺取江南,希望两家能够摒弃纷争共抗高欢。
郑军这次抢了高欢的浙江,与高欢翻脸,郑芝龙也害怕高欢与他算账。
此前,高欢授意周延儒安抚郑芝龙,郑芝龙本来已经答应观望,保持中立态度,并保证不会攻击弘光朝廷。
可是梁军与清军在江北激战,使得江浙空虚,郑芝龙看见梁军这个姿势,实在太有诱惑力,一时间没忍住,便从后捅了一刀,攻取了浙江。
当然,让郑芝龙下定决心偷袭高欢,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欢与沈廷扬要在上海开埠,与海外通商,而这无疑是要砸郑家的饭碗。
这次郑家最中选择出手,站在北明朝廷一边,占据浙江,除了机会难得之外,便是为了继续垄断海上贸易。
弘光朝廷要开海,上海又背靠江南,有长江水系联络内陆,物资运输方便,获得货源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福建。
若是上海开埠成功,那还有福建什么事情?
正是因为存在这个利益冲突,郑家才决定站在高欢的对立面。
郑芝龙看完书信,左良玉之言,正合他意,于是对郑彩道:“你去安排一下,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三日后,太湖东山岛上的一个小镇,郑芝龙与左良玉各带着百名护兵,前来相会。
两人都是身穿三爪的龙袍,腰间玉带,头戴翼善冠,隔着老远就哈哈大笑起来。
“武昌王!久仰大名啊!”郑芝龙大笑道。
左良玉也哈哈大笑:“闽越王纵横大海之名,本王也是如雷贯耳啊!”
两人走在一起,互相执双手,相视大笑,完全看不出前不久干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