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潭镇在廉城县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有十二公里。一条蜿蜒的325县道是两城镇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并且不断地向廉城县的其他城镇延伸着。
据廉城县志序,水潭镇乃廉城县的十八大古镇之一,也是距离廉城县最近的一个城镇。早在第一次全国人口大普查,水潭镇的城镇人口基数就达到了十万数,这在廉城县里是排名第一的人口大镇。
城镇老街道两旁的房子,古朴而败落,暗淡而灰霾,有些灰白的墙壁上,还刻着***时代宣传留下的大红标语,醒目而清晰,似乎印证着那个时代的特有性和历史唯一性。
逢双日赶集的日子,老街道是最热闹的时候。一条街道沿着公路往前走,街道两旁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农具,商品小食,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走到这条老街道的尽头,再向东拐了个弯,便来到了一条新的街道。这里的房子,大都是拆建后新盖的楼房,每逛到这儿时,那老街道的陈旧和破败的影儿,突然消失在眼前了,连同那老街道沉淀久远的历史的味儿,也一并被这新街道朝气蓬勃的繁华和热闹给淹没了。这里主要卖的是新潮流服饰,商品电器,手工艺品和书刊报纸类,还开有个别的理发店和商品小吃店。
而街道的尽头,便是水潭镇中心小学。
走进校园,那阵阵熟悉的朗读声,从教室里飘了出来,仿佛一曲曲天籁之声,透彻心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王丽萍站在那方三尺讲台上,耐心的朗诵着少年闰土里的课文。
坐在教室下面的同学们,也认真的倾听着。
她二姑王兰英一身农村妇女要出门逛街的打扮,四十多岁的身材,圆润而又发福了。上身穿着一件从地摊上淘回来的廉价的流行的花布衫,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尼龙裤子,齐耳的短头发,衬着黝黑的大圆脸上,还似带着平时劳作后的一抹酡红,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农村劳动妇女的灵气儿。
“嘿,大哥,方便开个门吗?我来找我侄女王丽萍老师,你认识吧?”王兰英把自行车往学校门口的边上一靠,走到校卫室门口,黑里透红的圆脸上,带着爽朗的微笑,向保安大叔打招呼着。
“哎呀!来找王丽萍老师呀,认识认识,那娃们人可好了,学校的人都挺喜欢她呢。”保安大叔一听,立马回道,“不过,大妹子,现在还是上课的时间呢?”
“大哥,没事儿呢,就快下课了,我到教室门口等着,你放我进去吧!我不打扰她上课,我来等她下课了再说。”王兰英笑着说道。
“你刚才说,王丽萍老师是你什么人呀?”保安大叔回过神来,才想起关键的问题,还没听清楚。
“我侄女,我是她二姑,来找她有点事儿说呢!大哥,行个方便吧。”王兰英接着说道。
“行!那你来这登记一下信息。”保安大叔一听,往墙上的挂钟一看,就差七八分钟就十一点了,便同意了王兰英的看法。
“谢谢大哥!”王兰英操着小商贩的圆滑,爽快的拿起了圆珠笔,在册本上登记了信息。
然后,保安大叔便打开了学校旁边的那个小门,让王兰英进来了。
王兰英走进校园,也不知道王丽萍在哪间教室上课,边走到教室回廊里,一间一间的寻了过去。
待走到倒数第二间教室的后门,小学没毕业的王兰英,便听到了从侄女口中传来的朗读声,一时也忍不住入了迷。
透过旁边那方小小的窗口,那双浓眉下的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教室里的一切。
不一会儿,靠在窗户最边上的同学,便发现了异样,蓦然回首,用完全陌生的目光,疑惑的打量着突然出现在窗口的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