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入夜,长曦才在阿兮百般劝慰下,出了那松柏密林。
漫步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长曦却并不朝老宅而去,尽管她知道,宅中定有不少担心她的人。
自早晨去了那里,他们就再未出来过,三顿未食,阿兮以往早习惯了,倒是不碍事,他跟在长曦身后,四处瞅着有无客栈酒楼,想着该如何拉长曦去吃一些东西。
正到一处小巷,阿兮忽见巷口处高高挂着个简陋的木牌子,上工工整整写一“茶“字,又闻得有丝饭香味,便喊住长曦,朝着小巷深处看了一眼,道:“我有些饿了。“
长曦猜出阿兮的心思,也不多言,径直走了进去。
好久,才看到一间陋室棚屋,顶上的牌子同巷口那个如出一辙。两面透风,一面连着房院,一面挨着墙壁。当中整齐地摆着五张方桌,各配四把长椅,角落有个用泥土砌成的简单灶台,上放一平底黑亮的铁锅。
里头一名年约六旬,穿着暗色粗袄的婆婆,笑眯眯地迎了上来,带着些冀川话的口音招呼着:“两个小娃娃是喝茶还是吃饼呐?“
阿兮一听,竟是个卖饼的摊铺,先扭头看向长曦,她怕是连这婆婆卖的饼叫做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吃?于是存了必要离开的心思,随口一问:“还走得动吗?“
“走得动。“长曦答着,不管已往外迈出两步的阿兮,走近那灶台,指着前面摆好的,香气四溢的圆形大饼,好奇地发问:“婆婆,这是什么饼啊?“
“白糖烧饼,要吃一个吗?“那婆婆说着,也不等长曦说要是不要,直从炉中抽了铁架子出来,伸手挑了一个刚刚烤熟的,放入旁边的白色瓷碟中,双手捧在长曦面前,长曦不好推辞,接过碟子欲入座,那婆婆又指着身后破旧的木柜上,那几盒分别写有“普洱“、“龙井“、“碧螺春“等等字样的暗黄色铁盒,问:“要喝什么茶呢?“
长曦盯着认了半响,道:“随意...“
又补充了句:“婆婆,再加两个烧饼!“
话毕,忙喊了阿兮回来,自顾自地徒手去拿碟子里的,却被烫了回来。
“好烫...“长曦吹着右手食指,见阿兮盯着自己神色紧张,便甩甩手宽慰着:“不疼,没事。“
那婆婆此时端了另两个烧饼过来放在阿兮面前,问长曦道:“娃娃没烫着罢?“
“没有没有!“长曦连忙摆手,指尖通红,正奇怪为何自己这么怕烫,却一眼看见那婆婆端着碟子的双手。
那双布满老茧,每一条指纹都清晰可见的双手。
不知为何,长曦心里竟有些不是滋味,她问着:“婆婆,你家中人去哪了,为何要你来做这端茶倒水的事儿?“
“你这小娃娃说的,我不做,难道还要指望我那个七岁大的小孙孙不成?“婆婆笑着,又去了灶台边,挨个抽着翻看是否有烤熟的烧饼。
“家里只有你们二人吗?“长曦不免发问,“您的儿子和儿媳呢?“
“他们都去了临阳,在祁城做活。“
“为何去那么远的地方?我听您的口音,该是冀川本地人。“长曦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