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动手早动手了!“长曦反往前头挤了几步,李长暄只好紧紧将她挡在身后。
只见那茅屋的主人求了半响,大汉没有丝毫动摇,嘴里不停地嚷嚷着叫还钱,扬言今日拿不出银子,便将他的两个女儿卖去青楼抵债。长曦想起紫陌阁赎莫倾一事,阻止了正要开口的李长暄,踮起脚尖,悄悄在他耳边问道:“就这大汉一人?“
李长暄侧头小声应着:“嗯,早起我正在院外喂马,这人忽闯了进来,破口就是一通粗话,骂完,这大哥才慌慌张张出来,直接就跪在那人面前,我总觉有些奇怪,便从头至尾没有掺和。“
“幸好你没有掺和...“长曦偷偷指着那三个茫然失措的孩子,道:“若这大汉真是要债的,为何这三个小孩并无一丝恐惧之色?那妇人还时不时朝你瞟上两眼?“
“嗯?“李长暄朝着长曦所指之处看去,果然看见那茅屋主人的妻子立刻收回视线,疑惑道:“怎么回事?“
还不等长曦开口,严大夫已走了过来,道:“我和小姐昨夜交谈得有些晚,隔墙都有耳,更别说这土砌的茅屋...像公子这样出手阔绰的人,怎能轻易放过?“
“您说的,倒叫我听不太懂了...“长暄看向长曦,见她满脸嘲笑的模样,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话间,院外突然有一人高喊着:“官差来了!“
话毕,别说这手拿匕首的大汉,就是正跪在地上的一对儿夫妻也赶忙跑回了屋中,留着三个小孩呆愣地站在原地,盯着人群散去后,仍留在院中的长暄和长曦。
这时,李长暄才恍然大悟,自嘲着:“我懂了...“
“年轻人,虽然善有善报,可人心叵测,还是小心为上,这次图你的银子下次遇到的,可就是要命了!“院外那人告诫了这几句,缓缓迈步离开。
“是昨儿那个大叔!“长曦首先发觉,忙跑去外头看,人却已经不见了...
三人不再逗留,即刻启程去往阜州,期间夜宿在途径的小客栈里,再无此类事情发生。
七月初七这日晌午,他们终于到达了阜州城外,这里城门紧闭,阴郁潮湿,城墙上稀稀落落地站着几个身穿铁甲,纹丝不动的军人,那面黑底鎏金的“骧“字军旗,迎着微风徐徐飘扬着。
长曦最先下了马车,去看了城门边张贴的告示,后故意将告示挡了住,骗说自己落了东西在昨夜留宿的客栈里,不停地求着李长暄折返回去,李长暄无法,只得顺从。
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已进了昨夜留宿的小县城,长曦突然使性子,叫李长暄去旁边那糕点铺里买些新鲜的吃食来。李长暄没有看出任何端倪,将马车停在一条窄巷边,头也不回地去了。
“严大夫,长曦求您一件事,千万不要同我哥哥进阜州城!“
说罢,不等严大夫反应,长曦转身跳下马车就往回跑,没几步正好遇见一牵马步行之人,她生平头一次这般无礼,上前夺了马匹便快速驾马而去,留着跟下马车来的严大夫不知所措,四处寻找着李长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