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认为,这不是坏事。太祖皇帝显示过神迹的地方,每个百姓都能去,才正说明咱们皇家人爱民如子嘛。”蜀王快言快语。
“太祖皇帝显示神迹,那是王朝兴建的开始,意义重大,怎能交给无知的商人与百姓?怎能用以做敛财的工具?臣坚决反对此事!”一个文官大声道。
他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附和。
“太祖皇帝当年起事,为的就是将百姓从前朝的水火中解救出来,若是太祖皇帝知晓当年支持他的家乡百姓如今过得那般穷困,只怕他会更加生气。”蜀王冷哼道。
“太祖皇帝善待功臣,当年随太祖起事有功之人,都位列高官权贵,这事,护国公最清楚。”换言之,那些还在老家过苦日子的,都是些当年没出过力的,自然,如今也享受不到从龙的好处。
“老臣祖上得太祖皇帝恩赐护国公一位,得享荣华富贵多年,一直不敢忘皇家的恩德。”被点名了,护国公少不得要站出来说两句,“说起来,当年老臣祖上麾下便有出自宛温的军士,小时候还曾听过当年太祖皇帝起事之时,宛温青壮男儿十有八九随太祖离家,到建国之时,活下来的不到三成,其中不少还身带残疾,不能入朝为官,只能再回家乡。不过太祖皇帝仁德,所有返家之人,也都给予了丰厚的财帛。只是那些死于战场的,可怜,可叹。”
换言之,宛温人当年为太祖皇帝流血流汗,真正得享荣耀的不多。而今天的宛温人,也多是当年那批牺牲奉献人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一番话,说得皇帝心中愧疚更甚。
“说起来,宛温虽穷,每年的赋税从来不曾拖延,不曾短缺。”
户部尚书轻飘飘来了一句,将那些正要口出反对的话逼了回去。
“父皇,所谓神迹,正是要有人瞻仰,才更显示它的神圣,儿臣以为,秋卿折子里所言,已经兼顾了神迹的神圣,实际做下来也是可取的。”太子也出言附和。
皇帝的心此时也偏向了通过,当下便下了定论,同意秋墨语的做法。只不过,皇帝还加了一条,那便是所有对关于皇族神迹的处理,全部都要秋墨语和楚王两人同时商定同意才能做。
下朝之后,皇帝将蜀王单独召到御书房,问他关于沧海阁了解多少。
“沧海阁在江湖中已有数百年,历代阁主武艺高强,介于正邪之间,在江湖中威望甚高。百年前,当时的沧海阁阁主迎娶了一位富家小姐,这之后沧海阁又涉入商场。因有江湖背景,他们最大的买卖是南北货贸易,利用地域差异低进高出。在我朝放开对外国的贸易后,他们的商队也是去得最远的一个。百年累计下来,这沧海阁在宁朝商人中也是排的进前十的巨贾。尤其是这一代的谷若虚,据说武艺与商琴不相上下,对商事又十分精通,在崔氏倒下后,在他的主导下,沧海阁拿下了崔氏半数以上的生意。”
皇帝已经打听过沧海阁,如今只是从蜀王这个精通江湖事的人口中再一次确认。
“秋卿折子中提到,欲将宛温交由沧海阁运营,你认为是否可信、可行?”
“那谷若虚儿臣接触过几次,是个值得信任的能人,儿臣认为可行。”蜀王回的坚定。
皇帝点头,正要开口,这时,太监进来通报,说是太子殿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