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小丫说道:“代孕仓是为正常的受精卵准备的,而我肚子里的孩子情况很特殊,我认为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讲,她不适合在代孕仓里生长。”
光幕停顿了几秒,似乎在做复杂的运算,最后说道:“同意。那么您的决定是?”
“我自己把孩子生下来。”
“了解。这边已经在您居址就近的医院安排了好了房间。为了保证您母女安全,在下已经编排好了一份关于您未来两年时间锻炼、饮食、休息、恢复计划,请您尽可能按照计划执行。这边优先建议您全面停止碑研院的工作,或者只以兼职的形式……”
当灰小丫做出决定以后,光幕开始围绕这个决定编排一系列计划,原有的工作或者搁置、或者移交,全新的生活有条不紊展开。
女人啊,一生当中有三道关隘:婚姻、生育以及子女的成熟独立。
这三道关隘分别对应着“自由”“死亡”与“衰老”——女人对婚姻的追求源于对自由的追求,若女人在结婚前就找到了她所认为的自由,那么她就会排斥婚姻;女人对生育的追求源于对死亡的抗争,是对物质生命健康延续的发乎本能的渴望;女人对子女成熟独立的恐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源于由美及丑的恐惧。
灰小丫跳过了第一道关隘,直接进入了第二道关隘。这段时间她的表现特别坚强,母性一点点绽放,每一天都在酝酿着某种特殊的情绪,仿佛某种能量在积蓄着,从量变一点一点走向质变。
光幕关注着每一天发生在她身上的变化。作为人类创造的智能程序,它无法理解这种源于人类内在的情感变化,但是它可以用它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时间悄悄然过去,在过去的八个月时间里,不知出于怎样的心理,灰小丫对外界隐瞒了她怀孕的事实,选择了独自承受。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光幕再三提出警告,判断她的心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建议她将真相告知自己的亲属。
“人类需要在关系密切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亲缘关系在所有关系当中排顺数第一位。仅仅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在下不建议您对亲人隐瞒您的现状。依在下判断,如果您向亲人吐露真相,接受他们的关心、抚慰、鼓励,可以有效缓解您当下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发育也有好处。”光幕依旧徒劳无功地劝说着。
“我已经决定了,等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会通过领养的方式把她过继过来,以养女的身份带在身边成长。所以,我不会告诉家人真相。”
“在下无法理解。”
“这不是理不理解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把真相隐藏起来。孩子将来只需要知道自己有一位养母就可以了。”
“在下还是无法理解,每一位公民在年满18周岁时依法享有对自己生命信息的知情权,那个时候她只要向在下提交申请,自然会知道您是她的生母,您这样做并没有意义。”
“你不是人类,所以你无法了解生而为人的感受。我不想让她在精神生命走向独立之前知道自己是‘不正常人’。她只需要在一个也许不健全但一定正常的环境里长大。再者说,孩子长大以后未必会去寻找自己的亲缘真相,74%被领养的孩子长大以后拒绝了解自己的亲缘信息。”
“这种隐瞒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依在下判断,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有较大概率产生心理疾病。尤其是您若没有结婚的打算,那么父系教育和两性教育缺失会对孩子的择偶观念造成混淆。”
“这些伤害只要比起‘非正常人’给她带去的伤害更低,那就足够了。我不希望孩子知道她也许是源于某种基因上的变异而来到人世。”
“这样的话,您为什么不选择把孩子寄养出去呢?让其他健全的家庭领养您的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是啊……为什么不呢?”灰小丫抚摸着肚皮,仿佛在用掌心聆听着孩子发出的声音,“即便不想让你受伤害,也想把你带在身边,你能了解那种心情吗?”
“您现在的心理状况很危险,在下为您筛选了当下最能缓解情绪的方式。综合判断,在下建议您申请医疗陪护。如果您同意的话,在下会以匿名的方式向社会寻找志愿者,您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倾诉您的情感,有效缓解您的压力。”
“可以这样吗?我记得医疗陪护是面向濒临死亡的病人。”
“医疗陪护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条款规定,依在下判断,您现在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都符合申请条件。陪护疗程约为三个月,在下会为您筛选最优的陪护人选,是否同意?”
“拜托你了。”
匿名申请很快发出,这种特殊的情况很快吸引到了志愿者的关注,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了1600多份申请。光幕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了由一位16岁的女助理医生在未来三个月全程陪护。
这位助理医生叫做谷嫚,尽管年龄不大,但通过两年专业培训后已经熟练掌握了绝大多数陪护技能。这是她人生当中第一次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次陪护。
光幕选中她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这一次陪护需要的是一个缺乏阅历、缺乏经验、乐意倾听的人,谷嫚非常符合这些条件。
“丫丫姐,宝宝生下来了你想好了要给她取什么名字,她可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女孩呢,您会不会给她起一个非常淑雅的名字呢?”床头,谷嫚轻声、耐心问着话。
“她叫原爱。”
“原爱?”
“原罪有七,死、恶、病、欲、痛、咒、怨;原爱也有七,真、知、慧、性、意、善、美。”灰小丫微笑着说,“真希望这个名字能给这个孩子带来福气。”
“那么,孩子生下来以后就叫做灰原爱了。”
谷嫚一边说一边把信息记录下来,这些信息会录入孩子的终身档案中。
“丫丫姐,你说的这个原罪、原爱有什么典故吗?”谷嫚好奇地问着,“听起来有点宗教、艺术的气息。”
“不,这不是宗教,也不是艺术,这只是一些常识。”
“常识?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些……常识。”
“姐姐我啊,在一个很特殊的机构里面做一些很特殊的事情,我说的这些,在这个机构里面是常识。”
“保密的吗?”
“对你用不着保密。”
灰小丫开始对谷嫚讲起一些发生在她身上的奇妙的事情。
大约七年前,她顺利从菁华大学毕业,在导师的推荐下加入了一个特殊的机构——碑研院。这是一个由军方牵头组织的学术机构,研究世界上被挖掘出来的未知奇物。
顺便说一下,现如今的世界已没有战争,军方是推进中舟计划、维护世界秩序的机构,中舟计划是这一历史时期人类最伟大的计划,计划将地球改造成为一艘“宇宙飞船”,用于克服人类历史上常见的地质灾害、外太空灾害,探索未知的宇宙。这个计划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
关于未知奇物的研究和处理也属于军方管辖的范围,随着中舟计划的顺利开展,未知奇物不断被挖掘出来。奇物当中排第一位的是一块碑,它看上去像石碑,却是由未知的元素组成,无法被任何仪器分析,光滑的碑面刻录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不属于已知所有类型的文字,但很奇怪,凡是肉眼看见碑文的人能轻易理解字的意思,但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光幕从近千位看过碑文并能复述原文的学者言论当中整理了小部分能确定下来的译文,其中,原罪和原爱的典故就出自于此。
关于这块石碑,碑研院大抵分为三大流派。
第一个流派认为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属于多维文字,里面记载了大量的信息,而人类大脑中某些器官能够解读这些信息;
第二个流派认为这块石碑上的文字是一把钥匙,它的用途是开启寄存在人类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人类或者说所有生物基因中都铭刻了特殊的遗传信息,这把钥匙能够开启这些信息;
第三个流派认为在人类世界以外客观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被称之为镜世,而这块石碑是通讯器,镜世的人通过石碑对外传达一些讯息。
灰小丫隶属第三个流派,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从碑文和大量奇物中发掘镜世存在的证据。她最后一个经手的奇物就是那盏彼岸花模样的石灯,栩栩如生、宛若天成,放大千倍、万倍后丝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仿佛它真的是从石头里生长出来的石花。
“丫丫姐,你说……镜世是怎样的?那里的人是不是外星人?那里的科技是不是比我们更发达?”
“他们不是外星人,他们是世界之外的人。镜世的物理规律和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不同,那里没有电力,没有我们所熟识的智能技术,但是在那里有一种和电力一样神奇的能量,叫做法力……”
在女人的描述中,一个新奇世界的画卷在谷嫚眼前铺开,在那个世界里,每一种生物都能像人类熟练操纵电力那样熟练操纵法力,而居住在那个世界里的人,一个个如同神话里的仙人一般,能利用法力呼风唤雨。
三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小宝宝被健康地生下来了。谷嫚在结束了陪护工作以后转职成为了一名作家,她把她这段日子听到的镜世的故事改编成一本游记《仙踪迷》,游记里讲述了一个叫灰原爱的小女孩在外世界冒险的故事。
转眼间,15年过去了,《仙踪迷》原型女主角灰原爱也从襁褓中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