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知巨子以为,咱们一行,何日动身为上?”
蒋二甩说道。
在即墨古城,竟然纠集了千余墨者?并且,听上去,似乎一巨子二护法三司十六营的基本建制都还完整的存在。
这一点,同样出乎独一人的预料。
这几日里,自打穿越过来,他一直就是认为,时至南宋,就算江湖上还有墨者行走,但人数肯定不会太多。
“即墨那边,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我的意思,是缓上一缓。”
独一人说道。
此时,他的心里是惊喜的。
在人世间做事,当然需要人手,并且,人多总是强过人少。
但振兴墨门,并不是仅仅靠人多就行的。
尤其还是一伙江湖人士。
在中国,自古以来,无论运作何事,都有一个铁律:
从下至上,难,
自上而下,易。
所以,他原本的想法,便是参加科举,高中进士,谋个小官,然后再在自己的任上,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慢慢的带领墨门走出衰落的泥潭。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运气来了,大门板都挡不住。
一夜之间,丁相爷竟然盯上了自己。
这件事,自然是好事。
不管自己是大人物手中的一颗什么样的棋子,能成为棋子,本身就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此事进行的最终,不管自己能否当上驸马爷,也不管丁大全明年是否会罢相。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科举,不说状元郎,一甲前三名里的榜眼,探花,绝对有一个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只要自己事后再稍加操作,谋个不错的职司,相信在丁相爷手上,还是极其容易办到的。
即墨古城,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宋金战争中,便早已沦陷,成了金国的国土。
二十年前,蒙古灭金,如今它又成了蒙古的国土。
相信当年上一任的巨子,必定是察觉到了蒙金之间,定然有一场灭国大战,所以才敕令南宋的墨门大营,趁着战乱刚息,社会动荡依然之际,北迁即墨。
今岁科考之后,倘若自己能通过丁大全,在南宋与蒙古国的边境,靠近即墨古城的地方,谋个知县或者知军的实缺。
那么,也算是极其完美的。
比如,淮南东路楚州治下的盱眙军,就是极好的选择。
盱眙小龙虾!
呵呵!话说,真的是令人垂涎三尺啊!
“不知巨子所说的缓上一缓,大约有多久呢?”
蒋二甩说道。
他的话非常不合时宜的打断了独一人的暇思。
要知道,他的思绪,正沉浸在喝着冰镇啤酒,撸着十三香小龙虾的美梦里呢!
“多则三月,少则一月。
咱们定然可以北上。”
独一人没好气的瞪了蒋二甩一眼,说道。
不过,在这个话里,他留了个陷阱:他只说北上,却并没有说要去即墨古城。
开玩笑!
将来自己一个南宋的官员,无缘无故的,跑到蒙古国的地盘上,不是没事找抽吗?
自己完全可以先在盱眙立稳脚跟,之后,号令墨门大营,南迁即可。
他可是如假包换的墨门巨子,一声令下,天下墨者都是要遵令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