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目光聚焦,看着远处拼杀的闻仲和伊蒙。虽然闻仲的厉害被传得神乎其神,但是明显年纪大了,而且看起来身体不适,看来,敌军最能打的不是闻仲,而是伊蒙。
伊蒙一刀砍在麟世子肩上,却被冲来的林景一棍打在头上,瞬间后仰倒地……
旁边的士兵随即长矛刺出,伊蒙接连后退,几名护兵匆匆下马,长刀挡住,护住伊蒙。
林景和麟世子再次冲向伊蒙,伊蒙握刀站起,左闪躲开林景劈头的一棍。
几名士兵将林景困住。
麟世子乘机从左攻向伊蒙。
伊蒙俯身一滚,一刀划破了麟世子双腿,重重地准备一刀插入麟世子倒地的脑袋……
林景杀死面前士兵,从后一脚踢飞伊蒙。
又来三个强壮的士兵,冲来将林景上下抱住。
伊蒙翻爬转头,怒目瞪视林景,起身朝他冲来。
伊蒙挥刀朝林景头上劈来,林景用力后仰,麟世子举刀刺入抱住林景腿的士兵……
林景两脚顺势夹住地上的半截矛头,双腿一台,刺入了扑上来的伊蒙……
:“伊蒙大将军……”
闻仲顺着呼喊声回头,嘴唇颤抖,:“伊蒙……”
几个士兵急忙搀扶住差点晕倒的闻仲,:“太师!”
副将见状大声喊道:“赶紧,保护太师撤退……”
麟世子和林景领兵追赶……
闻仲军队刚至峡谷,姜子牙下令放箭……
:“老太师……”
闻仲身中数箭,倒地不起……
一代枭雄戎马一生,最终在战场上结束了他的生命。
姜子牙站于峡谷,高声道:“闻仲已死,众将士听令:武王以仁治天,但凡投降者既往不咎。降兵扔了兵器趴下,不降者可赐箭葬。”
唏嘘中,士兵们有的丢了武器趴下,有的悲愤站立,被箭射死。
……………………
姜子牙将闻仲尸体带回都城,武王命人拔去太师身上箭头,为他擦拭换衣,稍后好生安葬。
姬旦看着闻仲尸体不禁惋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做过什么都会封存于记忆,供世人凭吊,闻太师是个英雄,值得被后世敬仰,他做过的事不该被纣王的昏庸残暴所掩盖。”
武王点头道:“就在城外建一座忠烈祠,将老太师,黄飞虎将军等忠义之仕长埋于此吧!”
众臣拱手,:“武王圣明!”
武王起身道:“不止如此,殷商遗民众多,这几日寡人也在思量,返回西岐后,这些遗民该如何处理?”
姜子牙想着誓死不屈的闻仲和黄飞虎,觉得殷商势力不容小视,:“我国如今俘虏战兵过多,粮草早已匮乏,如果将遗民迁往西岐恐生变故,还是杀了以绝后患,如今国库空虚,如果再生叛乱,恐怕力不从心。”
武王低头想了想,转头询问姬旦,:“旦啊,依你之见呢?”
姬旦拱手道:“臣弟以为不可,当初各国举义,以至仁讨伐至不仁,如果将遗民杀害,有损王兄仁君圣贤。当然,姜尚之虑也着实存在,不如,挑选重臣驻兵监管。”
武王凝神思索,姬旦看了看林景,忽然想到了什么,:“风林将军曾说过,信仰不同并非大罪。臣弟思量许久,觉得林将军所言甚是,让那些遗民依然可以信奉自己的祖庙,保有自己的信仰,让他们觉得一切未变,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武王看了看姜子牙,姜子牙拱手道:“还是文公想得周到,臣附议。”
武王笑道:“好,遗民之事的诏书颁布,就交由四弟和姜尚费心了。”
…………………………………………………………………………………………………………………………
武王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天下共主,颁布诏令:将朝歌以东改为‘卫城’,西南为‘鄘城’,朝歌以北为‘邶城’。调来了自己三个弟弟监管,老八姬封(后称卫康叔)由管徒封卫城,老五姬度(蔡叔度)由蔡徒封鄘城,三弟姬鲜(管叔鲜)封邶城。
姜子牙带着殷庚和微子来到武王面前。
殷庚一袭白衣,腰挂黄玉,圆嘟嘟的小脸不安的左顾右盼,跟着微子毕恭毕敬的下跪施礼,:“拜见武王。”
:“起来吧!”武王起身,从侍从手里拿过黑红相间的长袍,亲手给殷庚披上。
殷庚颤栗了一下。
感觉到殷庚抖动的身躯,武王轻轻为他系上腰带,:“不错!很合身,你比寡人的诵儿强壮,也比他虚长几岁,即今日起,你就是殷商的一国之君了,做为国君可不能发抖,外面还有很多子民看着你。”
殷庚惶惶不安,点头谢恩!
………………………………
艳阳高照,号角长鸣。
殷庚改王号武庚,身着黑红相间的王袍一步步踏上台阶。
殷商的臣民对武王这样的安排十分愉悦,武庚毕竟是纣王遗孤,这样的安排百姓非常满意,而且还保有了他们的宗祠,让他们依然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隆重的登基大典在百姓一片欢呼中落下了帷幕,武庚接替纣王成为殷商新的帝王,设三监共同治理,毫城河口设英勇祠,祭奠一代名将闻仲及黄飞虎等,百姓叫好,武王这样的仁君着实难得。
武庚坠坠不安的坐上了王位,虽然年少,但并不无知,他知道,这个王位如今已是名存实亡,大商国早已不复存在,不过是周国攻下来的附属小国了。
微子站在武庚旁边,侄儿继位保住了殷商正统,着实欣慰,可惜自己却不能留在殷商辅佐,他得跟随武王返周,会被安排去往别的封地。微子看惯了纣王的暴政,如今武王另赐封地,离开殷商对他来说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