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时间转眼来到四月末。
淮阳郡守申屠嘉,已经率领淮阳郡兵七千,以及临时招募的乡勇青壮,共计一万人,踏上了前往荥阳,守卫敖仓的征途。
送往南方征越大军主将周灶手中的军令,也即将在数日之后抵达。
至于大将军灌婴率领的平叛大军,也已经在四月二十日自长安北阙出发,前往函谷关外的睢阳一线。
除了北军的两部校尉,共四千余人外,灌婴大军光是从长安及附近,就吸收了至少一万五千名士卒,以及五万左右的民夫。
根据灌婴本人的推测,待等大军抵达函谷关时,光战斗编制就有可能达到五万人以上!
如此一来,中央部队与叛军的实力对比,光从人数的角度上,大抵可以持平齐地叛军总人数达二十万,但若论实际战斗编制,不太可能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
原因很简单:即便是中央部队,在后勤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只要大军出了关中,那每一个士卒的口粮,都需要至少两个民夫负责调运。
具体到组织能力更差的地方郡国军队,军队中民夫与战卒的比例只会更高。
在历史上的景帝一朝,吴王刘濞悍然发动叛乱时,刘濞派往百越、朝鲜半岛,乃至于匈奴的使节,都是以十万为单位,形容刘濞大军的。
吴王五十万,百越三十万,楚王二十万,齐鲁诸王四十万,共百四十万大军汇集,以攻长安!
战士数量掺水,也算是封建时代的战争中,最常见的战略欺骗手段了。
实际上,吴楚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刮净家底,发吴国境内十四以上,六十二岁男子,才凑出总共二十万人的大军1就这二十万,都包含了民夫、奴隶、炮灰等非战斗编制!
楚王刘戊,也是拼尽全力,凑出了十万乌合之众。
至于汉时还未被开发,甚至停留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百越之地,也不大可能承担得起三十万这种数量级的常备战斗编制热带雨林,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
实际上,奉始皇帝之命征讨百越,并长期驻扎于百越之地的军队和移民加在一起,实际上也不过数十万只靠着这数十万人,赵佗、任嚣就已经大致镇压住了百越之地。
从这个角度上来推断,百越之地满打满算,其供养的人口数都不大可能超过百万即便是加上数十万前秦遗民。
不到百万人,抽调三十万士卒?
别说老弱病残了,加上女人,百越都承担不起如此庞大的军队!
更何况百越之由来,便是长沙以南的两广地区,在西元前最直观的格局体现:部落数以百计,各不相服,彼此征战不休。
这样一片边地沼池湿瘴,民风彪悍桀骜不驯的土地,刘濞真能压服?
别闹了
刘濞又不是祖龙。
真实的情况,只怕是百越之地势力最大的三家,南越、闽越,东瓯三家,加到一起出了一到两万兵马2剩下小部落派了些炮灰。
而真正在刘濞的率领下披荆斩棘,顺利抵达梁都睢阳的叛军,便是吴国所有能战站之男子二十万,楚国兵十万,以及百越士卒万余。
便是这三十余万的大军,在梁国不到十万人的守卫部队面前,足足被拖了两个多月。
待等吴王刘濞认识到睢阳无可攻破,决定绕道,先攻周亚夫驻扎于昌邑的中央军时,却在周亚夫手下输了个一败涂地。
周亚夫大败吴楚三十万大军,用了多少兵马?
历史记载,周亚夫受景帝之命,率三十六路将军出征那这三十六路将军,能有多少兵马?
加到一起不超过十万!
汉军制,二千人为一部校尉,再由两个校尉部组成一部都尉,可号称一军当然,奉旨超编的长安南北两军,以及飞狐军不在此列。
而一军之统帅,即率领麾下四千人的都尉,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将军。
就像此时的车骑将军柴武,正式官职为飞狐都尉,但私底下,也有人用飞狐将军来代称。
也就是说,周亚夫率领的三十六路将军,理论上各自有四千人的编制,共十四万余人。
但吴楚三十万大军,都把牛吹到一百二十万了,中央能不在战斗人数上掺水?
自是不可能。
撇开镇守荥阳的窦婴大军,以及攻打赵地、救援齐地的军队不论,光是前往睢阳,协助梁王的周亚夫大军,便扬言大军近五十万!
但实际上,周亚夫大军非但没有五十万,甚至就连三十六个都尉部的十四万人都没有吴楚之乱中,领两千人的校尉,也已经有资格被称为俾将军了。
此次叛乱也无例
外,无论是叛军首领刘章,还是长安中央,也都在战斗编制中适度掺了水齐地叛军号称大军五十万,实则不过二十万人,战斗编制不超过五万。
中央军更是夸张:灌婴向外传出四十万大军的讯息时,其麾下大军,哪怕将那五万民夫算上,也还不到七万人!
就算是一路上吸收青壮乡勇,各地游侠,八方好汉,大军规模也不大可能超过十万人。
睢阳保卫战,最终也大概率是以北军为框架,长安青壮为士卒的二万中央军,以及一路征集的三万余乌合之众,对阵叛军近五万鱼龙混杂的所谓大军。
而对于本次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无论是军方还是长安朝堂,都有着十足的信心。
半年前,刘章的大哥齐王刘襄亲自进发关中,也没能在灌婴麾下的八万大军面前讨得便宜!
彼时,无论是朱虚侯刘章,亦或是东牟侯刘兴居,可都在刘襄麾下!
现如今,刘襄亡故,刘兴居社会性死亡,刘章孤身一人,再加上那十个连继承产业资格都没有的悼惠王庶子,以及一个还没成年的小齐王,能做成什么大事?
便是在这样乐观的氛围下,却有一人对此次诸侯万叛乱持悲观态度。
皇帝刘弘!
匈奴使团已经再次得到单于庭的外交指令,正式答应下刘汉室关于和亲的提议。
准确的说,是刘弘为了体面的赔款,而自愿搭上一个妹子的请求。
大约十天之后,代王长女,刘弘新鲜敕封的馆陶公主,就将自长安城北的灞桥正式启程,随匈奴使团一同前往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