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果然生而神圣!”
“便是众臣此番作态,亦未能躲过陛下之预料”
回想起下午散朝之后,刘弘单独留下自己所做出的交代,张苍不由长叹一口气,旋即面色稍一正。
“不知各位深夜造访,可有何贵干?”
对于张苍而言,此时堂内坐着的是蠢货也好,奸妄也罢,都只能以礼相待。
张苍甚至要拿出不耻下问的作态,跟这帮满腹龌龊的政棍相处就算做不到言谈甚欢,也要保持起码得和气。
原因很简单:陈平告别丞相之位,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
如果明日清晨,曲逆侯府仍旧没穿出丞相薨故的消息,那明日朔望朝的第一项议题,很可能就是罢相!
此番,当今刘弘可是冒着天大的风险,才终于逼得周勃万劫不复!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当今自然不可能满足于弄死一个早就已经被罢免的故太尉。
陈平即然也难逃一死,也就意味着,张苍被拜为丞相的日子越来越近。
即便当今出于体面,多留审食其在丞相大位之上待几年,最终结果,也必然是以张苍为丞相御史大夫兼亚相之责,丞相出缺,必然是御史大夫递补!
或许原来,此时还有异数。
撇开高皇帝刘邦像机关枪一样,一连任命汉室前五个丞相不论在汉室的政治传统中,丞相继任者的人选,本该由即将卸任的丞相举荐。
即:陈平卸任时,有资格举荐丞相候选人。
为了顾全老臣,天子也大概率会同意原丞相的提议。
但现在?
陈平别说下一任丞相了,恐怕连侯世子的人选,都无法决定了!
如此一来,丞相的任命,自然就是回归高皇帝时的传统:皇帝点人。
而作为故皇帝太傅王陵所举荐的御史大夫亚相,张苍成为汉室下一任丞相的概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
作为准丞相,张苍必须与大部分朝臣维持相对和谐的关系,才能在将来得到朝堂的配合,更好的贯彻政治任务,实现胸中抱负。
“也不知陛下所言之科举,可能解吾汉家缺官之苦”
暗自嘀咕一声,张苍便露出一抹温笑,等候堂内朝臣的答复。
在汉家拥有足够的选择之前,也只能指望堂内这百十人,为朝堂中枢充当螺丝了
“日入时分,吾等本不当叨扰北平侯。”
“然今日”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出身,面色阿谀的解释一声,旋即露出一片苦涩。
“前时长安风言四起,乃言陛下大败于代王,下落未明朝堂有司皆欲查证,然终苦寻而不得陛下大军之踪迹。“
“然今日,陛下携代王王太后同回长安,绛侯旋即薨故”
说着,男子面色稍一肃:“事已至此,鄙人不妨之言。”
“敢问北平侯:陛下此番,究竟所欲者何?”
话是这么说,但不光开口说话得男子这满堂人杰心中都明白:刘弘此番,完全就是摆了陈平周勃一道!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钓鱼执法的说法,但类似先例,早在数十年前的战国末,就已经出现!
秦王政未及弱冠而在位,太后赵氏恐嬴政之弟成蛟夺嫡,遂与相国吕不韦合谋,诱公子成蛟叛国自立,旋即出兵讨伐!
从公子成蛟自立为王到被腰斩,前后却不过数十日
在汉室,这便是吕不韦奸邪最大的证据:离间天家宗亲,以下犯上!
而现在,刘弘却以皇帝的身份亲自下场,以类似的手法,逼反周勃而后杀之
严格意义上来讲,刘弘此举,是有悖于此时的君臣相处规则的。
即便堂内这些朝臣心里没鬼,人均王陵,也难免会问上这一句:陛下难道是要除灭朝堂,做一个独夫,做一个光杆司令吗?
但很可惜,这些人不是王陵
“公此言诧异。”
只见张苍淡然一笑,旋即起身,环视着堂内众人。
“长安风言,皆齐贼所散所欲者,当扰乱长安,以图乱中牟利。”
“及至诸公因何寻陛下而不得”
说着,张苍怅然一笑:“此事,诸公当问内史,而非老夫”
“关中诸郡县,皆由内史所属一应军报,则由太尉大将军丞相首启。”
“诸位所惑,便是陛下,亦有所困顿欲于明日朔望朝,询右相矣”
自然地说出早就与刘弘沟通好的官方说辞,张苍目光中缓缓露出一片了然,话头一转,终于图穷匕见。
“诸位于此言陛下之过,诚非人臣所为何不共至曲逆侯当面,以陛下踪迹勿明之事,询丞相所欲者何?”
说着,张苍露出一副温和的笑容。
“此,亦乃陛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