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76章 宿麦补种

第0276章 宿麦补种

连带着也有一些稳定人心安抚民心的考虑。

但刘弘万万没想到:自己为了开财源而推行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居然炸出了另外的惊喜!

早在刘弘替敖仓之粮的提议在朝议中通过,朝堂各部门之间,就开始暗流涌动了起来。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敖仓的米粮,必须由我们负责售卖!

当时的状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就连跟粮食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典客,都曾经试图染指此事!

只不过当时,齐王一门的叛乱还笼罩在长安中央头顶,此事就被刘弘压了下去。

而之后发生的事,就着实让刘弘瞠目结舌了。

当朝丞相,被太祖高皇帝封为辟阳侯的审食其,居然在司马门外,跟少府田叔打起来了!

除闻这则消息,刘弘差点没把下巴给吓掉!

撇开审食其和田叔之间,歪七扭八的搭着一点香火情不说,光是两人的年纪,都让刘弘狠狠捏了一把汗!

审食其,那可是自楚汉争霸时起,就跟在吕后身边的小跟班,如今可已经七十多岁!

田叔也早在张敖尚为赵王太子之时,就投效张敖做了门客,也起码有五十岁了。

一个五十岁的小老头,跟一个七十多岁,牙都快掉光了的老爷爷干架?

这样的事,恐怕也只有西汉的朝臣,能做得出来

当刘弘将二人召回宫中,询问事发缘由时,一个血淋淋的真相,摆在了刘弘地面前。

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推行,真正的阻力并不在朝堂勋贵,而是在丞相这里!

审食其和田叔争的,看上去是敖仓之粮的掌管权售卖权,但实际上,审食其想要的,却是将粮食保护价政策,纳入自己的掌控下!

准确的说,是相权天生具备的揽权欲,逼得审食其,想要把粮食保护价这个名利双收的项目,掌控在丞相府门下。

想明白这一层,刘弘再回过头去看,才发现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

天下农业产出总体歉收,农税下降,国库收入减少,丞相府失去了一部分行政自主权,以及政治话语权。

而少府的收入口赋,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说,少府反倒将主爵都尉这颗摇钱树,死死攥在了自己手里。

如果没有粮食保护价,倒也没什么左右不过是丞相府勒紧裤腰带,再低声下气求一求皇帝,把这一年应付过去等来年收成好了,一切又恢复如初。

而恰恰是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出现,让丞相乃至于整个朝堂,闻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有主爵都尉和粮食保护价的存在,少府必然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裕起来,而少府财富的增长,就等同于刘弘地财务权增长。

换而言之,只凭粮食保护价这一件,刘弘的权势,就将在不远的将来水涨船高。

历史上,武帝可就是凭借少府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那些串绳都腐烂的铜钱,才能撇开整个朝堂单干的!

而刘弘凭着粮食保护价政策,将很可能在短短十年,甚至五六年的时间内,完成历史上文景两代数十年的物质积累。

反观朝堂,或者说丞相掌控下的国库,依旧是每年十几万万,撑死不到二十万万钱的农税收入。

存钱自不用说能用每年年初收上来的农税,把当年的事情办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危机感,对于封建时代的臣子,尤其是有政治抱负的政治家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对于刘弘凭借粮食保护价捞钱,朝堂根本无能为力但对于国库的收入,刘弘是有能力影响的。

农税收多少,皇帝说了算!

这也是刘弘最早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时,曾歪歪过的美好场景:等少府能凭借买卖粮食,年入四五十万万钱,刘弘就可以大笔一挥,免个一两年农税!

狠狠收割一波民心不说,还能让丞相府陷入没钱用的尴尬之中,从而只能向刘弘开口。

可刘弘没意识到的是:如此简单浅显的道理,自己能看出来,这些沁寂宦海数十年,甚至见识过王朝更迭的政治家们,也同样看得出来!

当皇帝透露出爷们儿要把你们丢下,自己一个人玩儿了的讯息时,官僚会做出什么反应?

非暴力不合作都是轻的怕不是舆论会马上掀起对刘弘的谴责,什么独夫暴君的头衔,一股脑的全扣过来!

甚至于有人内联朝堂,外结诸侯,再上演一出诸侯大臣共诛某某也未可知!

想清楚这些之后,刘弘再回头去看自己曾经的规划,无疑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和天真。

只要政权还处于封建时代,君王想要带领国民进行文明升级,那官僚,就必然会被君王所需要。

在封建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失去官僚集团的拥护之后,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刘弘也从这件中意识到:要想完成胸中的远大抱负,不能一味的敌视防备官僚,而是要在戒备的同时,尽量促成双方的共赢。

说白了:既然刘弘吃了肉,就不能还拿着骨头棒子打外朝。

最好的状况,自然是把棒子丢给外朝啃一啃,喝碗肉汤。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朝局的相对稳定,政治氛围的相对积极。

至于压制外朝,倒也不是非得要硬压只要刘弘能保证自己永远比国库有钱,且来钱的速度比国库快,就可以了。

就像长跑比赛,要想获得优势,并不是要让对手方向跑到起跑线之后,只要保证自己跑得比对方快,双方的差距在一点点拉大,就可以了。

拿财权之事来说:刘弘凭借少府推行粮食保护价,为自己开了一个大财源,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试图凭此压制外朝,反而是要为外朝,也开一个财源。

最起码,也要帮丞相府解决今年必然会出现的农税根本不够用来维持朝堂运转的问题。

粮食保护价政策,刘弘自然是不可能交到外朝甚至于分享,刘弘都没有一点的兴趣!

而今年天下又普遍遭遇粮食歉收的问题,减免农税口赋,也是刘弘必须要做的。

这种情况下,刘弘就必须帮外朝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以少府的库存做威胁,做夺权的手段,自然也是要做的,但不能全靠少府,甚至不能将此作为主要手段。

外朝主要的问题,就是财政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且较为恒定,短时间内无法大幅增长。

尤其是在今年这种特殊状况下,外朝甚至可能要沦落到俸禄都要拖欠的地步!

这种情况下,一个早在前世,就被刘弘刻入脑海的办法,涌现在了刘弘面前。

听闻刘弘以少府相要,审食其果不其然的面色一苦。

很简单的道理: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要想从少府拿钱,补贴外朝今年的财政漏洞,外朝必然得付出一些代价。

拿了少府的钱,总不能还骂少府与民争利吧?

而拿了少府的钱,就等于拿了刘弘地钱等刘弘以后,提出一些敏感的政策,朝堂还怎么据理力争?

而这,就是财权对于君权的意义:有了钱,就等同于有了话语权。

再把人事权攥在手里,君王就可以时刻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局面都还在自己掌控之中。

没让审食其急迫多久,刘弘就将那件为外朝量身定做的办法,尽皆道于二人面前。

“今岁谷不丰登,朕意,趁冬季农闲,发动关中百姓补种宿麦。”

“丞相以为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小强逆袭记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