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298章 论积贮疏

第298章 论积贮疏

赵佗这头老乌龟,就是不打不老实的。

汉开国之初,赵佗就已割据岭南,高皇帝刚遣使询问威胁,赵佗就俯首称臣了。

而后,便是吕后即将亡故之时,赵佗又觉得自己行了,就再一次称帝。

结果赵佗运气好:周灶大军仗还没打,就被湿瘴水土不服干倒大半

在历史上,最终是陆贾奉文帝命出使南越,短短几句话,赵佗就再一次臣服。

看看陆贾在赵佗面前说的话,就不难看出,赵佗是个什么货色了。

说白了,赵佗自己也知道:就南越穷山沟子那点人,根本无法与坐拥中原万里土地、数千万民众的汉室抗衡。

明知打不过,赵佗却还几次三番自立为帝,挑战汉室的底线,难道是真的有野心,或者是没脑子?

显然不是。

赵佗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醒长安朝堂:喂,别小瞧我啊,别无视我啊

说白了,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赵佗知道自己打不过汉室,但与此同时,赵佗也料定:汉室不会选择通过武力,去图谋南越那片深山野林。

在此前提之下,再加上有天险为依、气候为凭,赵佗自然要时不时跳出来,逼汉室让渡利益了。

但这种把戏,显然很难在穿越者面前奏效:会哭的孩子,未必就会有奶吃

除了喂奶,打也是能停住熊孩子的哭声的!

对于南越,刘弘的态度很简单通过适当的惩戒,让赵佗意识到:继续反抗统一,非但无法带来利益,还有可能带来灾难!

当然,作为一个履历横跨秦汉两代,从始皇一朝活到汉武帝之时的枭雄,赵佗还没那么容易被吓住。

但通过这么一次,赵佗应该就能明白长安的态度即便不马上低头,也会意识到继续搞事,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这,就是刘弘短期之内的目的了没空收拾你,给爷悄悄待两年!

如今的汉室,还是要把主要的力量和经历,集中在北方战线之上。

除了南惩赵佗,意图获取优秀稻种之外,刘弘也在入冬之前,皆由今年天下粮食歉收,而将冬小麦的推广提上日程。

这一切,都是刘弘在为农业基础积累做准备。

冬小麦有了,磨面粉用的磨盘也有了着落稻米,也即将早于历史数百年,出现在华夏大地。

再加上粮食保护价政策,配合上税赋减免,汉室的种田期,实际上已经开始。

物质、政策方面的准备,刘弘都已经准备完成,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理论依据,或者说中心思想。

汉室,或者说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封建政权,与后世政权最大的一处不同,就是每一条通行条下的政策,都需要给出一整套的思想理论。

实际上,即便是在后世,国家推行某政策,也同样会建立起类似的思想价值体系,发布红皮书之类。

在后世看来,这样的举动或许没什么必要政策好不好,百姓自然就能看出来,至于官员,那也必然是严格贯彻。

但对于此时,通讯手段极其匮乏的汉室而言,政策中心思想、理论依据的存在,却关乎着政策的贯彻度,以及贯彻速度!

很简单的道理:未央宫发出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就得打个七折!

除了函谷关,效果就是减半到了关东,乃至于到了沿海诸国,那更是枉如一纸空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套,或者说一份详细解读中央政治意图、传达中央思想的理论,那本就不高的行政效率,将会再度下降。

效率一降,汉室的农业积累期就将被无限延长,甚至可能发生刘弘都快老死,关东一些偏远地区,都还没推行粮食保护价的事情发生。

而贾谊这篇论积贮疏,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缺。

作为汉臣,贾谊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之外,其实也有一个斜杠身份。

文学家。

除了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政治策论外,贾谊还有吊屈原赋、鵩f鸟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而贾谊行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情感特点十分贤明。

无论是论积贮疏这样的政治策论,还是吊屈原赋这样的文学诗赋,都是朴实峻拔,又极具感染力。

拿刘弘手上这份论积贮疏来说,就曾为后世文豪周树人先生称赞其为鸿文。

开篇就是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后的内容,也都十分贴合汉室的现实状况,以及古华夏普行价值。

毫不夸张的说:刘弘要是想把这篇论积贮疏发行天下郡县,几乎不用改动一字!

实际上,刘弘也已经准备这么做了。

但要想以论积贮疏,作为汉室未来这几年的行政思想纲要,刘弘就又遇到了那个问题:现在的贾谊,还是不能太出风头

又想用论积贮疏,又不能给贾谊太大的封赏、名望,这就有一些不好办了。

这种操作,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让刘弘染上刻薄寡恩的污名。

就算不会,也不能排除贾谊稚嫩的心灵遭受打击,从而对政坛心灰意冷的可能性。

思虑片刻,刘弘便眼前一亮,向贾谊试探着开口道:“未及询贾令吏,此论,可为卿独作?”

见贾谊做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刘弘又赶忙抢先开口,装作扫视竹简的模样。

“朕观此论,偶得北平侯之风啊?”

说着,刘弘笑嘻嘻的抬起头:“若朕未猜错,此论,当乃卿先行草拟,后由北平侯审阅,方呈至朕前?”

作为当朝御史大夫,皇党一系的实际领头人,立论这么大的功劳,张苍无疑是担得起的。

而作为贾谊的授业恩师,弟子要呈策论于陛前,张苍必然会先过目,对策论内容进行简单地修改,以保证弟子有更大概率为刘弘所看重。

“陛下慧眼如炬:此论,老师确曾观阅,亦于些许之处,以纠正于臣。”

闻言,刘弘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既如此,此论,便以北平侯署名,卿附属吧!”

这个套路,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

小研究僧们得到某项科研结果,最终发布于某学术刊物,都是以其指导教授为主,小研究僧为附属。

这样的做法,大多数情况都不是教授眷恋名望,而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科研成果,以及保护这位青年才俊。

而刘弘从中得到灵感,用来操作贾谊献策之事,也出于类似的考虑。

虽然这么做,功劳的大头最终落到了张苍的头上,但相应的,张苍也替贾谊承担了很多风险。

只不过张苍地位够高、资历够老,有能力无视这些对贾谊而言,很可能会断送官僚生涯的风险而已。

贾谊也能从中获益,并借此将一件事实,直白的展露在朝堂之上:我的背后,可是当朝御史大夫,下一任丞相!

想搞我,可得考虑考虑影响哦

见贾谊一副呆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模样,刘弘却只是淡然一笑。

“卿出宫之后,将朕所言之事,转述于北平侯。”

“北平侯闻知朕言,必可解卿之惑矣。”

闻言,贾谊纵是一头雾水,也只得拱手一拜。

“如此,臣告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太子无敌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梁辽王世家的上下三千年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