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351章 壮士断腕

第351章 壮士断腕

刘弘撩撩数语,所透露出的内在信息,实在是庞大到让人惊诧的地步。

先是寥寥数语,将诗中有关君臣关系的内容概括而出,光这,就足以表明:对于儒家的思想言论,刘弘是有基本了解的。

这就已经很吓人了!

要知道自太祖高皇帝时起,但凡是以儒生的身份进入汉宫的人,无一不被天下人所熟知!

如高黄帝时期的太常叔孙通,以及当年受孝惠皇帝亲自登门请教,如今却在殿内,被刘弘隐隐逼问着的浮丘伯等。

除此之外,任何儒家出身的士子,别说是走进宫廷,得到教授皇子的机会了,就连地方县衙的一官半职,都很难能争取到。

没有老师,就意味着刘弘对儒家言论的了解,全都源自于自学。

而刘弘自学儒家言论、思想的唯一渠道,就是位于未央宫内的皇家档案室:石渠阁。

想到这里,殿内百官目光中的匪夷所思,肉眼可见的变成了惊惧!

原因很简单:此时正负手屹立于御阶上的刘弘,无论是在做襄城侯的刘山时期、做常山王的刘义时期,亦或是登基为帝,改名为刘弘的前四年当中,都不可能进得去石渠阁。

信奉黄老无为,陪伴高皇帝一点点从秦沛泗水亭长,爬到九五至尊之位的吕太后,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一位刘氏子孙,去学习儒家的言论!

非但儒家如此,法家、墨家等任何非黄老的学说,都不可能出现在刘弘的面前。

也就是说,刘弘对于儒家学说的掌握,全都是在吕太后病逝之后。

吕太后驾崩,至今过去不到两年,而这两年当中发生的事,此时殿内跪坐着的百官公卿,几乎都是全程目睹。

先是诸吕之乱的收尾,而后是齐悼惠王诸子之乱,以及从吕后驾崩那一刻开始,一直贯彻至终的陈平、周勃之乱。

直到去年年末,悼惠王诸子乱平,陈平周勃亦授首,刘弘才算是正式掌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天子。

而后,又是年初改元,又是加冠亲政,以及去年年末的秋收、今年开春的冬小麦收购

光从时间轴来看,刘弘学习儒家思想的时间,很可能是过去这半年,茶前饭后的碎片化时间。

如此不务正业的学习方式,还只是半年,就能对儒家学说,起码对诗部分有自己的见解?

光此一点,就足以羡煞无数寒窗苦读数十年,却连所学内容都还没记完全的文人士子!

而对于朝臣百官而言,真正值得惊叹的,并非是刘弘非人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诸子百家之言论、学说,其中最容易让人改变情感倾向,被所学内容洗脑的部分,就数儒家学说为个中翘楚!

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类似其他学派往儒家派卧底,结果被儒家吸收为骨干的状况,便屡见不鲜。

哪怕是正常的学术交流,也经常出现其他学派的士子一听儒家学说,就纷纷改换门庭,儒家士子听了别家言论,反倒是嗤之以鼻的现象。

几乎可以说:儒家思想,天生具有对其他学说的免疫能力,以及对其他学派士子的洗脑能力!

在这种前提下,无论是从未学过任何学说的小白,还是已经学了法家、黄老学言论的士子,都很难在自学途中,抵御住改换门庭,投身儒家的诱惑。

反观刘弘,非但没有被自己自学的儒家思想所带偏,反倒是精准的找到了儒家思想与如今汉家政坛所不符的内容,还将其学以致用,用到了对儒生陆贾的处置之事上!

这样的毅力和抗洗脑能力,无疑是让殿内百官安心之余,又隐隐感到一丝遗憾。

安心的,是刘弘没有被儒家思想带偏,成为乃父孝惠皇帝那样的仁弱之君遗憾的,是刘弘展露出来的面目,让百官只得无奈放弃洗脑引导的打算。

再往深处想,甚至有人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

诋毁、鄙视儒家,在如今汉室本就是政治正确,刘弘又作为高皇帝的亲孙,要效仿祖父,在儒家头上拉屎撒尿,自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是刘弘为了在儒家头上拉屎撒尿,才去特意、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儒家学说?

如果真是这样

顷刻之间,殿内众人不约而同的将同情的目光,撒向依旧匍匐在殿中央的陆贾,以及在刘弘提出疑惑之后,满脸苦色的浮丘伯。

鲁儒一脉,算是完了!

最起码,在当今刘弘长达3040年的统治生涯中,鲁儒一脉断无出头之日!

相应的,受鲁儒一脉的影响,整个儒家的其他流派,如齐楚之地诗派,河东、河内的书派,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刘弘地统治生涯,黄老学是否能延续其执政学派的地位,还有待商榷但儒家,却是妥妥成为了第一个被排除的选项。

在今后的五十年内,就算法家乃至于墨家成为汉室的执政学派,都不可能是儒家了。

而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殿内百官的脑海中,也不由出现各种大同小异的警醒之语。

“日后,还当少看诗书之言”

正所谓上行下效,刘弘如此简洁直白的透露出自己对儒家学说的厌恶,那作为任一时代,都具备超强政治嗅觉的群体,官僚集团的反应,自然是最为迅速。

就在这殿内众人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甚至隐隐形成儒家已经断绝的氛围之时,浮丘伯终是由身旁的师弟张苍搀扶着起身,对御阶上的刘弘一拜。

“陛下即问臣以诗,臣自当以毕生所学,以解陛下之惑”

言罢,浮丘伯便费力的直起身,侧目撇了一眼殿中央的陆贾,满是萧瑟的摇了摇头。

“自作自受,便莫怪老夫不顾同门情谊了”

暗自自语一声,浮丘伯便再次望向刘弘,肃然一拱手。

“然论诗之前,臣尚有一言,以告陛下。”

说着,浮丘伯便缓缓走出朝班,来到殿中央,指了指匍匐于一旁的太中大夫,陆贾。

“陆贾之所为,非为儒生之举,亦非为孔圣之所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太子无敌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梁辽王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红楼之皇权枯骨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爱搞钱搞事三公子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