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陆贾太中大夫之职,罢官告老,作为对此次事件的最终处置方案,刘弘便草草结束了这场特殊至极的廷议。
但这并不意味着,陆贾出使南越一事所引发的政治、学术余波,会自此打住。
对浮丘伯另择才俊以继礼的请求,刘弘也给出了答复:着奉常有司遣使往鲁地,以此事相问于鲁地大儒:申培!
作为楚元王刘交的同门师弟,这位曾在历史上为武帝刘彻所敬重的大儒,此时还尚未成为受天下人敬重的鲁申公。
单就此事而言,刘弘以鲁儒一脉安身立命的礼学传承问题,相问于专精诗的申培,其实也有些不合适。
盖因汉室初,准确意义上的鲁儒,指的并非是居住在鲁地的儒生,而是受鲁地文化圈的影响,对周礼有一定研究,行为举止符合鲁礼流派特征的儒生。
这个流派的特征,主要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几点。
拿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地图炮来说,就是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俭啬,畏罪远邪,好贾趋利。
意思就是说,鲁地民风多尚儒风,很注重礼仪,百姓大都小心谨慎,比较节俭吝啬,害怕犯罪,比较喜欢通过商业获取利益。
而鲁儒作为鲁地最具鲜明特征的儒家分支,其特性,更是在太史公对鲁地百姓的评价基础上,将某些部分做到了极致。
太史公的眼中,鲁人事注重礼仪,而鲁儒,则是全靠一本周礼安身立命,甚至以此作为剥削底层百姓的理论依据!
上下尊卑,秩序纲常嘛!
鲁人大都节俭吝啬,而鲁儒,却都称得上是一毛不拔!
为了能从百姓手里多抠出一枚铜钱,鲁儒甚至会不惜搬出圣人大义,来作为自己收敛民财的理论依据!
至于鲁人喜欢行商逐利,在鲁儒身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鲁儒不单是喜欢通过商业获取利益,而是一切能获取利益的事,鲁儒都能做得出来!
就拿如今天下,地主富户对佃户的租税来说,关中渭河以南,普遍维持在四成,渭河以北三成。
少府将上林苑的官田租给破产农民,地租虽然也是三成,但刘氏天子动辄大赦免税去赋的情况下,在上林苑租种官田的佃户,一年到头基本不用花租税。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上林苑的佃户一年到头下来,甚至会发现自己得到的赏赐,比交上去的租税还要多!
也正是在这种低到倒贴钱的租税下,上林苑才能以不过数十万顷的面积,就成为汉室阶级平衡的调节阀。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农民破产之后,只要带着户渎等身份证明,到地方官府登记,表明自己希望租种上林苑的皇家官田,只要在后续的政审中,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那就大概率能租到一片6080亩大小的官田。
搬到上林苑之后,但凡这个破产的农民手脚勤奋些,把田亩看顾的好一些,就能凭借几乎为零的租税,以及刘氏天子三天两头发下来的赏赐,在五到十年之内,攒下足够置办几十亩薄田的积蓄。
就这样,原本毫无逆转可能的自耕农半自耕半佃农佃农奴隶的恶性循环,就被上林苑给强行逆转。
原本会成为佃农,并随着利滚利的欠款最终轮为奴隶的一个家庭,便能在五到十年之内,重新回到半自耕半佃农阶级。
若是再本分一些,那重新成为自耕农,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关中其他地方的状况,对百姓虽然没有上林苑那么友好,但总体来讲,也还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哪怕是在租税高达四成的渭北地区,地主也会对家中的佃农履行一定的看顾职责,包括代缴税赋、徭役,逢年过节送些酒肉布匹,在青黄不接之时借粮等。
在土地相对肥沃的渭水以南,佃农和自耕农的年收入,更是几乎没差太多。
一户自耕农种地百亩,得米三百石,其中要拿出二十石作为农税。
按照一户五口计算,每年六百钱的口赋,那就又是将近八石粟米。
再加上家中的壮劳力被征发徭役,而对田亩产出造成的间接影响,又是一比不小的损失。
综合来讲,一个五口人所组成的自耕农家庭,在有田百亩、亩产三石的条件下,一年到头所能得到的产出,大概就在二百二十至二百三十石粟米之间。
而渭水以南的佃农,每年产出粟米三百石,只需要按三成的租税,将其中九十石交给地主即刻!
其余的税赋、徭役等等,都由地主承担。
税赋部分,地主大都会替佃农缴纳,至于徭役,地主更是会十分仁慈的派自己家中私奴,替佃农服徭役。
将奴隶派去服徭役,地主就能省下一笔不菲的伙食费,还能按照每人每天五钱的标准,得到一笔聊胜于无的徭役苦工费。
而佃农得了好处,自也是对地主老爷感恩戴德,转头去安心种田,恨不能日夜守在田边。
这样一来,单论渭水以南的状况,佃农和自耕农同时耕种一百亩田,年产出基本就相差十到二十石粟米。
而佃农的生活状况,在西出函谷之后,就见瞬间掉好大一个台阶!
关外的河南、河内、河东,地租妥妥在四成以上!
再往东,到梁、赵之地,更是很有可能会达到一般以上。
而佃农地租的巅峰,便在齐楚梁三国交接处:鲁地。
如果单论佃租,鲁地的租税其实还比梁国低一些虽然高于四成,但也不会高过五成。
但鲁地的四成租税,和关中渭北地区可不是一回事。
在承担四成租税的同时,鲁地佃农还要自己承担十五税一过去的农税、每人每年百二十钱的口赋,以及每名成年男子每三年一次、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天的徭役!
更有甚者,在田亩收成不好,亦或是造了洪涝、蝗虫之灾时,鲁地的地主非但不会如同关中的地主那般减免租税,反倒会加租税!
就拿去年来说,关中田亩大都粮产减少三分之一,关东齐、楚、梁等地减半,刘弘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下令农税减半,口赋减少三分之二。
关中的地主富户也都做出了响应,大都将当年的佃租,降低到了二成左右。
关东地区,如梁、楚等地,虽然不太有地主降低租税的传闻,但也出现难得一见的出现了地主代缴税赋,以安佃农之心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