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实验一天就出了结果。
整体还算不错,实验一粘合两块石头的成果还不错。
面对大铁锤的敲击,坚持了十多锤。
而第二个实验,混凝土就没有坚持到十锤。
结果是河卵石的面太光了,往用又棱角的石头会更好。
有这样的结果,证明这个水泥是可以使用的,那水泥就接着烧。
葛天驼也认可了这种粘合剂,这可比他见过的所有都强,也就是那些内门弟子使用土石术后,那些变硬的土石,可以与之比拟。
如何这东西生产不难,以后各种工程上都可以应用到。
其实周富贵还没有展现水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防水性。
周富贵现在就是要为了减轻打制石头的工作量,虽然最后烧水泥的工作量也不小。
但这种进步,却可以改变许多。
就如不久,胡铁匠就把周富贵的土炉子改进了,顺着山坡修了一个长炉子。
五米多长,一下子就可以多烧三倍的石灰石。
周富贵立马受到了启发,他记得看过一个考古节目,是发掘越瓷烧制的窑。
就是依山势建造的龙窑,几十米长,一次性烧制大量的瓷器。
优点就是效率大和节省燃料。
这都是降低成本。
烧制完这一炉后,就再次改建水泥窑。
还在这个山坡,它的坡度有三十多度,修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一共五个台阶
总长就十米,高度差有三米。
每个台阶上的两边都放有一些石灰石,中间堆上一些木炭。
这样炉子点火后,火力被抽到这长长的炉膛里,把每阶上的木炭都引燃。
由于有三米的落差,火都往上走,使得上面的温度变的非常高,最上面的台阶还可以多放石灰石。
火红的炉膛中,石灰石都变成了金色。
木柴都完全燃烧后,就封闭炉膛。
这样在闷烧一天,一天降温,一天取石灰。
这样的炉子,一次性的可以烧五百斤的熟料。
烧制解决了,可砸熟料的活就有些跟不上了。
用人功砸,确实很费力气,现在再想工具也来不急。
那就只得烧一窑,砸十天吧。
……
要不怎么说就得是大师,原本以为要等水彻底退下去才能修桥。
现在西山河的水量,哪怕是木桥也不能修建。
可葛天驼直接指挥村里的李木匠,就用了不到一百根竹子就搭建起一座竹桥。
这样两岸行走就不用吊绳索了。
虽然这桥就只有一米宽。
却解决了大问题。
选择的桥址,却不是葛兴远选定的地点。
要更往上游一点。
为此葛兴远还挨了打。
用葛天驼的话说:“没有查明水文就要定址,光是这一条,就可以打烂你的屁股。”
这个时代的人修一座桥,就像给自己立一道碑。
桥头上镌刻这修造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