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幕,叶青并没有着急将其取下。而是将套筒后拉,接着取出空仓挂机杆后,再向前拉动套筒。将套筒,枪管,铰链等部件一同取出。
接着再伸手抬起复进簧导杆,从后方抽出。下一步便是直接摘取复进簧和复进簧冒,再将前面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枪管套,沿反方向旋转。也就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位后,从前部抽出枪管套。
这时候,整个套筒内。除了枪管和枪管上附带的铰链外,便只剩下套筒后方用于被击锤敲击,撞击子弹底火的撞针了。
一手拿着套筒,一手将枪管铰链向前压倒,取出枪管。接着再抽出装针,这把1911的上半部分解,就算是完成了。
做完这一步后,叶青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激光测量仪,和一张空白的4纸。一边用简笔画勾勒出套筒的外观三视图,一边将测量得到的尺寸数据,记录下来。
做完这一步后,接下来就是握把夹片。
在很多人想来,握把夹片就是一个纯装饰作用的东西。要说功用,顶多就是让射手握枪的时候,感觉手感更饱满一些罢了。
叶青此前也是这么想的,可当叶青用螺丝刀拆下夹片,看到其内部结构后,这才意识到自己就是个弟弟的事实。同时也不得不为这一百多年前的工业设计感到惊叹。
除了传统的手动保险外,1911手枪居然还设计有一个隐蔽的握把保险。尽管叶青在系统训练场中没有针对1911式手枪研究,但好歹学了这么些日子的武器自动化结构。慢慢地,叶青也看出了点名堂。
这个所谓的握把保险,生效方式也不复杂。仅仅是在握把中,多加入了一个名为握把保险传动杆的部件,并且在这个部件前方加上突齿。
如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在保险出于“发射”档位时。如果用手握紧握把,导致握把保险传动杆受力,前部的突齿在力的作用下,转动到扳机连杆之上。这时扣下扳机,扳机连杆才能充分后移。从而带动扳机杆,使阻铁运转,从而解放击锤,完成击发动作。
如果开枪时,没有握紧握把。那么就会导致握把保险传动杆受力不足,突齿无法运动到扳机连杆之上。后续的扳机杆,自然无法后移到位,那么便没有办法带动阻铁运转。在阻铁的阻拦下,击锤也无法复位撞击撞针。如此一来,躺在枪膛内的子弹,底火无法点燃,子弹自然也打不出去。
在看到这一意外发现后,叶青不由得对这把枪来了兴趣。这把祖宗辈的枪,能延续这么多年还不被淘汰,除了外观美丽,射击精准以外,看样子里面还有一些别的,不容易被发现的好东西。
而这么一仔细观察,还真让叶青又发现了一个令人叫绝的设计。
这个设计所在地,便是在子弹击发的核心部件,击锤上。除了正常该有的待发卡槽外,1911手枪还有一个平时近乎用不到,也极其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半待发卡槽。
为了摸清这个卡槽的作用。叶青重新从仓库里拿来一把1911手枪,经过反复几次试验,叶青终于搞清楚了它的作用。
这个卡槽一方面保证了手枪在有弹情况下的携带安全,另外一方面,也是叶青认为最绝的功能。那便是,假设击锤在待发卡槽中,马上就要发射的时候。阻铁出现意外脱落了,接着阻铁便会滑入半待发卡槽中,及时制止被突然解放的击锤敲击装针,从而避免走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