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亮说:“我没有打算到学校里工作。我虽然在美国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可是,我的本硕博都是在国内读的,所以,我是一个没有取得过任何美国高校学位的人,因此,能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可能性很小,而且申请绿卡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留在美国就业呢?”张智问。
“我也去过硅谷的那些知名公司,可是,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这种没有美国高校学位的博士后想去那里找工作也很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先拿到绿卡。现在,很多博士后要等着一次次排期拿到绿卡后才能进入美国的工业界。有很多博士后就是因为申请绿卡太难了,最终只好选择了海归这条路。”靳小亮回答。
“真要是这种情况,你们回来就回来吧,但是最好还是去高校,或者进政府机关。你们两人都是这样。”岳父对女儿女婿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三年,每年的留学回国人数已经从两万多人增加到去年的四万多人,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已经成了趋势。”张智说。
“国内几个月前成立了留学人才市场,前段时间还在北京举办了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招聘会,我从这些渠道了解到一些行业信息。我这个专业很依赖于市场。这个专业的技术研发不同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那些研究项目,大学与科研机构大多进行的是基础性研究,即使涉及一些市场需求的新技术,也很难市场化。所以,我不打算到大学去工作,而且我也不准备进入体制内。”
靳小亮的话不仅让岳父岳母感到意外,就连张智也有些不理解。
“现在多少人都在设计着如何进到高校去当教授。”张智对妹夫说。
靳小亮说:“现在海归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名校毕业的,即便是回到了国内,也不愿去普通的大学,但是,想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档次论文,我咨询过国内一些名校,至少也得三篇自然期刊级别的吧。而且,要具有优良的学术潜质,并且符合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所以,到高校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不去高校,不进体制,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一是风险太大,二是你对自身教育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岳父的语气里明显带着对女婿这种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产生的看法。
“你们应该听到过社会上有海归变成海待的说法。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与其如此,那当初决定去美国,意义又有多大呢。”岳父又对女婿说。
“这两年在美国,我对美国的一些知名公司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两年前我就已经想好了,回国自己干点事情,而且,现在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多。”
靳小亮说,从博士毕业到去美国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这期间,他一直在关注着他的一个大学校友陆铭。
陆铭从美国回国后开始创业,准备在信息安全领域有所建树,被美国硅谷一家著名公司的创始人看中,很快得到了风投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小亮,你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前段时间,教育部的一个司长助理就善意提醒创业的海归要慎之又慎。他说,任何创业园和政府的政策,都只能解决创业者2040的问题,剩下的大多数困难都要海归自己解决。因此,创业海归要做好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
岳父又说:“国内目前的一些情况你还是不太了解。国内现在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但是,与不断扩张的国有企业相比,国内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乐观。”
张智接着父亲的话说:“民营经济发展迟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展的机会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国有资本的垄断上。稳定的、利润高的行业,都是国有资本在运作利润低的、国企不愿做的行业,才让民营企业来做。这就是国内目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基本分工。”
靳小亮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
“在美国,构成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企业。美国企业应用企业管理软件的普及率超过70。但在中国,有一千两百万家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有应用的占到四百万家,大概是三分之一,但是,应用了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只有六千家,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个人生活当中,信息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因此,这个领域是真真正正的朝阳产业,今后的发展势头一定很猛。据说,这个领域在国内差不多都是民营企业在做。”
“我这个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回到国内,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如果一味地求稳,没有任何挑战性,那今后几十年的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说到这儿,靳小亮明确地向岳父岳母表示,他准备在国内先去给自己的那位校友陆铭打工。
“这个领域不像汽车工业那么复杂,要依靠化工、钢铁、电子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在软件和互联网方面,在国内,只要有更好的创新和更高的效率,就可以迅速进入市场,跟国外的那些顶尖公司同台竞争。”
靳小亮说这话的时候,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