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宴会过后的次日,王易当即就让人送上了改过名字的剧本到韩三爷那里,然后天天在公司办公室里和南派三叔进行剧本细节探讨。
毕竟从小说变成电影,需要改动的细节部分实在太多。
这次王易的电影没有现成的剧本,也没有看过呈现后的视觉效果,是真真切切自己想拍的第一部电影,所以要顾及许多因素。
一部电影的完成向来不是一个人伯功劳,从故事到画面效果,从选角到表演,从实景到绿幕,从后期到渲染,从配乐到合成,无一不需要导演精心思虑。
所以为什么华夏电影的导演权力大,功劳也大,正是因为他们执掌着全局。这不像好莱坞,只负责指挥掌镜拍摄画面,其后一切都不归你管。也不像制片人独大的剧组,能对导演挑三捡四,甚至看不爽导演还能取而代之。
为了保证这部电影像之前一样成功,所以王易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完善着一切。
电影其实说到底还是在讲故事,能把一个故事通过画面讲述完整就成功了一半。许多外行曾经不以为然,尤其好莱坞视觉大片入侵之后,大家都觉得看电影就是为了看精彩的画面,如果只是为了看故事那看盗版也没两样。
那为什么还花多几十块冤枉钱买票进电影院看呢?
于是早期的一些国内电影探路者在去美利坚研究学习回来后,电影风格也开始大变。
比如以拍情感真挚的乡土片闻名戛纳享誉全球的张一谋大导演,拍了冲击视觉的特效大片《英雄》。虽说这部电影票房不差回本没问题,但在国内真的是骂声不断,骂得他灰心丧气,一度怀疑人生。接着又思考在特效和传统国风之间把握好平衡的《十面埋伏》,结果这部更惨,不仅赔得血本无归还骂声不断。也就是说,学好莱坞是没问题的,要么全是特效忽略故事,若是故事没讲好强行融入的下场那就会两面不讨好了。
痛定思痛的张大导演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年后,决定继续拍摄具备东方特色的特效大片,同时也要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好。于是拍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高达三亿六千万,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还顺带坑了从好莱坞出口转内销归来发展的巨星周闰发沦为烂片之王......
好在张大导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不同样进修归来的陈开歌导演也在几年前拍了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无极》陪他助兴,其次就是香港以拍鬼片闻名的彭氏兄弟在有着《风云》这个无敌故事撑腰的情况下,拍了《风云2》——都是票房过亿但回不了本的“神作”。
因此王易很清楚电影的主旨是什么,依旧是在讲故事。
这些原本还能好好讲故事的导演,出洋深造回来一个个都变得认不清自己,以为特效越多票房就越高。虽然结果并没有错,票房确实高了,但根本无法回本。
所以电影投入与票房回报这中间的博弈均衡才是每个导演需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之艰难连成熟的好莱坞公司也经常弄不明白。以至于花了大价钱投拍《风语者》,票房惨败,将原本凭借《谍中碟2》《变脸》等大片崭露头角的华裔导演吴雨森失去一切黯然赶回老家,只能拍拍《赤壁》混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