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他作为新帝登基以来,自己的这个皇叔鲜少露面,哪怕是以文字的形式都没有给他上奏过一片纸字。这如今的奏章上也便罢了,居然还一连上了两份。
“居然要离开封地,孤身前来京都。”放下奏章,景安王的书中所言皆字字入怀。别看藩王一个个有着自己的土地与钱财,可若要离开封地入京,实则比常人还要费些周折。
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藩王中基本无一例外皆为皇亲国戚,防外姓之臣更要防家贼。没有圣驾的允准,藩王必势不可私自入京。
算来奏章被呈递上来的日程,居然有不足半月的日子,他这位皇叔等回声怕是都等到心急如焚了吧?
像是想到了什么,明烨很快从堆积如山的奏章里翻找起了属于景安王的另外一本奏折。藩王自请入京,会不会和弹劾侯府世子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很快,那本处处碍他眼的奏章就被明烨在一摞奏章堆成的小山山底找了出来。
那二者之间,若说没有联系,可毕竟是出自了同一人之手。可若是说有联系,不知会否又有一些牵强附会。
弹劾凌珏的奏章传上来的日子要远远落后于景安王自请入京的时间。明烨拿捏不准,他也不愿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对一个事物进行没有边际地胡乱猜测。
景安王好歹是一介亲王,因为无法入京因而将责任怪罪到还未真正迈入仕途的侯府世子,不像是他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皇叔入京,搁浅多日,身为天盛的陛下,似乎也无正当的理由去驳回其人的请求。明烨思考片刻,蘸有朱砂笔墨的笔尖一挥,还是加盖上了自己的玉玺。
论起景安王,他们叔侄俩倒是有许久未曾叙过旧了。
按照景安王的奏章上所言,入京一则是为了面圣,以看看圣上的身体是否康健如常。二则却是他这个亲王在遥远的通州似是查访到了什么对明家社稷有益的东西。
京都才是天盛的中心,通州地处偏僻。怎么京都的人尚未得到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一个通州的人却是抢先一步知道了什么。
景安王还未入得京都,京都却又起了不小的波澜。只是这波澜确切地来说,应该是民众难得一心的欢庆。
苏老将军果不其然是宝刀未老,一待出鞘,便可制敌于无形。得胜,对于苏闲来说实在就是信手拈来的一件小事。
这段被苏云起带来的丝缕阴霾似乎也终于迎来了它许久未见的光芒。消息传入了宫中,明烨立刻传令下去备好了宴席,宴席上的尊位特意设有两个位子,便是苏氏一门的苏闲与苏云起两位将军。
城中一时都道,陛下是爱臣惜才的明君,即便是对吃了败仗的少将军,亦可做到宽容大度以及与其他有功之臣一样的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