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他徐尚庸魏国公嫡子的身份,要么不当官儿,当官儿了最起码正八品起,这可不是闲散的武职、蒙荫承袭的闲职,只要运作得当,战场上再剁两个脑袋,有个“身先士卒”、“敢战先登”的评价,今后正三品的指挥使肯定是没跑儿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看起来也不曲折嘛,只是杨尚荆给武选司发个函,要求在南京勋贵之中选拔知兵事的勋贵子弟参军就行了,各家等着袭爵的嫡长子是肯定看不上这个职位的,争的也就是下面这些嫡子了,以个人能力、凭着和杨尚荆之间的关系、再加上自己姓徐的优势,这个官职还能跑了?
徐尚庸的这些算计,杨尚荆当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和徐尚庸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笑容,然后转向刘启道:“启道兄乃是诚意伯之后,家学渊博,智计无双,若是戬有不明之处,还望启道兄不吝赐教啊。”
诚意伯家现在还没人袭爵,一多半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刘伯温跟朱元璋装逼,间接地得罪了不少人,给他们家使绊子,要是有人真的踏入仕途了,这对诚意伯家的影响绝对是远超魏国公徐家的,所以刘启道眼睛一亮,就是一拱手:“尚荆兄过誉了,若是有用得到启道的地方,但请开口,启道知无不言。”
严格来讲,杨尚荆给徐尚庸许诺的,并不是实打实的官职,而是一个幕僚的位置,但是一个有勋贵背景的幕僚,想要转一个实授的官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知府一级的幕僚,可都有不少被直接提拔成一县主簿的。
官帽子只是构建利益共同体的第一步,想要把这个利益共同体巩固下来,还得看今后的发展,否则勋贵子弟戴着官帽子直接外调,他杨尚荆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傻逼?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增强一下南京勋贵对于他这个“新贵”的自信了,所以杨尚荆哈哈一笑,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二位随我来,看看那巡检司之中,斩杀了三十二名倭寇,自身伤亡八人的弓手,如何?”
听了这话,两个南京来的勋贵眼睛都是一亮,勋贵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自然是知道这三十二个倭寇的脑袋,是实打实地砍下来的,而且本地卫所是没有派兵的,否则这份军功,肯定不能全都算在杨尚荆一个人的头上,只能是大家一起把这份蛋糕做的大一点,然后你一块我一块分着吃,最后落在杨尚荆手里的,肯定就要缩水一大圈,绝对换不来正五品的官帽子。
而能够在身不披甲的情况下,达成这个成就的“弓手”,或者说军队,两个人说不好奇都是假的。
所以两个人同时点头答应,杨尚荆招手唤来家人,下令安排车马去往巡检司。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