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原本的历史线上,戚继光扫平沿海倭寇,是从1555年开始的,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当时的朝堂上别看严党和倒严的打的不亦乐乎,但是说白了还是强权之下的士人阶层的内部矛盾,比起现在的内廷外朝大撕逼,简直就是小儿科之中的小儿科,戚继光出任的参将,身上还兼着浙江都司都指挥佥事的职司,权责分明,和杨尚荆这个兵部郎中截然不同,不归中央直辖。
毕竟大明朝能打的皇帝,加起来也就那么三个,朱重八、朱老四算是俩,朱瞻基算半个,剩下那半个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其余的都特么弱鸡,被外朝耍的团团转的那种,当时严嵩那么牛逼,不还是因为失了圣眷,直接死球了么?有“圣君在朝”,能够掌控住朝堂,底下再闹腾,也闹腾不到哪儿去。
可现在这个情况,皇帝根本就管不住朝堂上的事儿,弄了个叫王振的白手套,打算收拢一下皇权,表示自己已经不那么图样图森破了,可是呢,这个打算本来挺好的,而且已经实施差不多了,结果杨尚荆一拳闷下去,直接砸了个稀巴烂,文臣武将们一看,诶呦喂,正统初年多特么好过,本来觉得王振这么吊,内廷这么吊,咱们老实儿地挨收拾就得了,结果你丫是纸老虎啊?为了富贵荣华、为了为所欲为、为了不对,是为了大明朝众正盈朝的大好局面,干他丫的!
于是,原本被王振收拾的差不多的朝堂,瞬间就一分为三了,势力最大的,当然还是皇权庇护下的内廷了,所以王振收罗了一棒子外朝的小瘪三,给自己摇旗呐喊,外朝的大佬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正统”嘛,肯定是最正统的了,没了这个大义的名分,这游戏也就没法玩了。
文官儿这边,以杨溥为首,算是一摊儿,不过很多时候能谋善断的曹鼐,还是朝堂上诸多外朝文官儿们的风向标,而曹鼐的上面,论资排辈还有一个马愉,这也是个咳嗽一声朝堂震动三下的人物,所以一旦这仨有什么意见分歧,外朝的文官儿可能就要懵逼很长时间,而排除内阁的这些大拿之外,王文、陈镒之类曾经给王振跪下过的,也突然如同吃了新盖中盖一样,酸软的膝盖、骨质疏松的脊梁瞬间就直了起来。
腰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所以文官儿这边虽然乱糟糟的一片,很有点儿令出多门的味道,可是架不住把持着绝大多数的要职啊,总不能直接把绝大多数的文官儿一股脑砍了吧?那大明朝瞬间就停机了,所以朱祁镇和王振两个叫n的瞅着他们,就觉得自己虎躯狂震。
勋贵那边儿,没经历过土木堡之前,不说把文官儿吊起来打吧,势力上肯定也要高出那么一丢丢的,英国公张辅当年那是能和杨荣在军略上掰腕子的,而且不是简单的仁宗潜邸旧臣,永乐皇帝都器重他,他还有个死后追封王爵的老子,论起资历、出身、决断来,能把杨溥、马愉捆起来吊着打,要不是不能就这么和皇帝动刀子来个“清君侧”,耍嘴皮子又耍不溜道,朝堂上还得靠着文官儿们输出,勋贵们早就单飞了。
综上所述,这特么朝堂上乱的和三国演义似的,要不然杨尚荆这么个身后站着杨溥、魏国公,隐隐还站着英国公的兵部郎中,至于这么小心揣摩李信这个都指挥使的意思么?早就掀桌子干他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