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便。”
有才华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受到尊重。朱棣和道衍和尚起身,目送袁珙离去。
“大王,贫僧这道友,恐怕有心离去了。”
道衍和尚在他和朱棣重新坐下后,便对朱棣一番感概。
短时间里,从袁珙的一句天罚中,道衍就明白了袁珙的暗示。
朱棣一愣,随即问道:“可是本王有何不当之处?”
道衍摇头,说道:“大王也知,袁珙道友这些年,早已无心俗事。此次离去,恐是为了心中的道果。”
道衍能够明白袁珙,像他们这些方外之人,远离红尘,青灯常伴才是他们的归属。
深陷红尘多烦恼,
到头转身一场空。
“阿弥陀佛。”
道衍口宣佛号,他自愧不如也!
他已经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了。
“唉!大事未成,袁先生就要离本王而去,本王心中难安也!”
失去了一个可预测旦夕祸福之人,朱棣的遗憾是可想而知的。
“阿弥陀佛,大王不必烦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吧!”
“先生,如今本王该如何做?”
该走的人不会留,朱棣很快将袁珙要离去一事抛之脑后,转而询问他现在的处境。
毕竟,朝廷派来北平针对削夺他藩王的大臣,在北平可没有客气。
朱棣的谋划和西安的朱尚炳可谓不谋而合,他也打算等三个儿子回归北平后,杀朝廷大臣起兵清君侧。
“大王,如今还是一个忍字当头。”道衍也是无奈。
朱棣点头,已经忍了很久,再忍一忍又何妨。他所有的儿子如今都在南京,如果现在就清君侧起兵,要是朱允炆以此杀了他的儿子,那么即便他成功了,当了皇帝,那么他的江山又该留给谁?
“大王,秦王在西安强势崛起,我们需要尽快向山西渗透了。”
道衍和尚继续扮演着自己谋士的角色,为朱棣出谋划策。
“山西?晋王朱济熺的封地?”
朱济熺为三哥朱棡嫡长子,在父皇朱元璋去世前,也就是去年袭封晋王。
因为三哥朱棡与他朱棣,一直就不对付,两王之间的矛盾更是公开的。
随着去年三哥也英年早逝,晋王一脉便和秦王一脉相同,失去了主心骨收敛锋芒蛰伏起来。
秦、晋两位侄子原本都被认为是虎父犬子,可朱尚炳在西安登台后,不用想,只有14岁的晋王朱济熺肯定要去投靠他的大哥朱尚炳。
要知道,大明封王中论实力,他朱棣只能排第三,秦、晋、燕。
原本不足为虑的秦、晋,要是真的在朱尚炳的崛起中抱团。就算朝廷,也不得不重视。
秦、晋相连足以让整个大明颤抖。曾经的北方霸主,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道衍点头,也满是无奈与敬畏的说道:“大王应该明白,晋王朱济熺一脉与秦王乃是同气相连,如今秦王崛起,山西的晋王必定是为其马首是瞻。”
朱棣真是无奈,天道不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