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七月,全国大丰收。
八月,草原突降大雪,灾情严重。同一时间,徐州、海州、泗州等地发生大水,灾情波及二十多万百姓。
朝堂之上争吵不休,战还是不战,一时无法定夺。
以温彦博为首的文官集团不主张打这一战,一是大唐刚刚好转,连年灾祸消耗了大量的钱粮,如今的储备并不充足。二是盟约在前,怎么可以背信弃义。三是颉利实力上存,并没有伤筋动骨,这一战未必能胜,万一失败,就会遭受突厥的报复,即便成功,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这些李世民也知道,可是渭水之盟的耻辱必须洗刷,这一战他已经准备了很久,怎么能轻易放弃?
“武尚书,现在的粮草能支持多久?”
“那要看多少人。”
“不超过十五万。”
“在不伤及百姓的前提下,半年。”
李世民轻轻点头,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只有半年,这怎么打?
作为兵部尚书的李靖,他当然是主战的,但他可不敢保证半年之内拿下突厥,别说是他,就是兵圣复活也不行,因为人是会跑的,尤其是突厥都是骑兵,来去如风。
“先全力救灾,但储备的粮食不能动,先从南方调粮,温相负责,退朝。”
御书房
兵部大佬全在,还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而官职最小的,是通议大夫周建国。
张公瑾忍不住了,最先发声:“陛下,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呀,我们准备了这么久,机会来了却不抓住,太可惜了。”
李世民打开地图,指着阴山说到:“只有半年的时间,而我要的是速胜,最大的杀伤颉利,你们明白吗?”
没有什么好说的,李靖必须表态,作为武将头子,这个时候要是退缩,后果很严重。
“臣愿领兵出征,荡平突厥。”
魏征:“不忙表态,颉利最少还有二十万骑兵,李尚书这么有把握?”
周建国:“我相信李尚书。”
魏征:“那要是败了呢?”
周建国:“胜败乃兵家常事。”
说的风轻云淡,好像很普通,就像两人打架一样。
魏征眯起眼睛:“这十五万可是大唐精锐,万一失败,会是什么后果?”
周建国点点头:“失败后果当然很严重,但我觉得有九成会赢,这几年颉利为什么不骚扰边关?不是他仁慈,而是内部出了乱子,现在他们不是一条心,如果我们此时攻打颉利,草原部族是不会帮他的,看看现在的阴山,那么大的草原,被他一个人霸占,这就是问题所在,还有就是冬天打仗对我们有利,泾阳的棉衣,已经准备了一年,再不用都发霉了。”
李世民习惯性的看向房玄龄,这是他的老搭档,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陛下,我们有心算无心,赢面应该超过五成,现在就看这一战能达到什么效果。”
杜如晦:“打,早晚要打,我们虽然有困难,但颉利更困难,这一战最少要打出十年的和平,关键是,我们太需要这场胜利,大唐太需要了。”
所有武将都看向李世民,这么多年的屈辱,是时候报仇了,中原被压的太久,脊梁弯的太久,这座大山到了跨过去的时候。
“好,我们君臣齐心,一起打赢这一战,张公瑾听令”
战前动员大会正式完成,所有物资开始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