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必须要适应他的新生活。
他也成了倒霉的穿越众。
在经历了难以言状的开场反应后,他冷静下来,坐在马厩旁的石碾上思考人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屋顶很高的宅子,齐溜的廊台,高屋建瓴很整齐灰色瓦砾,最后那翘起的檐牙,雕栏细致。
大户!
不论地位,家财万贯是至少的。
一身细丝上等的苏绣料子所成的宽袖圆领直裰,皂条软巾垂带,头顶青冠,脚踏乌皮六缝靴。
不但有钱,还有地位。
好,很好,非常好。
良田美宅,仆婢成群,出门前呼后拥,每年光是靠田租花不完,守着家产过逍遥日子,这不正是穿越众们最向往的种田小资生活?
哈哈,我来也。
……
刘恒,历史学副教授。
典型的科班人员,从小喜欢看古装剧,长大报考历史学专业,主研究方向明史,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南方某大历史学副教授。
眼镜片比杯底还厚。
他一心要享受生活,可仿佛进了个怪圈,好似陷进人生泥潭,生活圈子越来越窄。
怪只怪生平所学太受桎梏,踏进社会不易,也就只能在教育领域发挥光和热。
现在不同了。
老子自由了,终于可以不用每天研究那些该死的论文,不用跟历史系那群二逼小青年探讨明强还是宋盛。
不枉研究明朝多年。
老子自己来当历史参与者了。
……
“那个谁,你过来介绍一下我的家族背景,以及出身、世事。”刘恒指了指不远处瞪大眼的青襟小帽小厮,招招手让其靠前,自己一屁股坐在石碾上气宇轩昂道。
小厮在稍微错愕后,恭谨道:“爷,您乃是靖难功勋刘公之后,刘公曾追随太宗皇帝鞍前马后,立下汗马功劳,得太宗的赏赐,刘公做过一任湖广臬台……
“您祖父得刘公的教诲,早年行于行伍,后也曾在户部供职,曾做到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后来携家眷迁到南京……”
“令尊……也就是老爷,乃荫袭的监生,那也是为世人敬仰的……”
“而今是正统十二年,陛下亲政后励精图治,如今大明国祚昌隆……”
看看这口才,看看这逻辑思维能力,连小厮说话都这么有条理性,敢说不是出自大户?
再把他的话琢磨琢磨——
曾祖靖难功勋,可惜未封爵。
“鞍前马后”,大概的意思真的就是军营里做记录的小吏,官至正三品的湖广按察使,说明对谳狱有一定了解。
话说这太宗皇帝,也就是明成祖,因他皇帝得来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特别喜欢提拔“自己人”。
军营小吏摇身一变负责一省谳狱,不很正常吗?
到祖父明显就降格,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官正五品。
一听这官是不大,但主营业务是湖广钱粮奏销,可是有油水的肥缺,光是耗羡调动一项,每年就有数万两的浮动。
两湖地区历来也乃是大明的主粮产区。
刘恒盘算了一下。
在曾祖和祖父两代人辛劳搬运工精神指引下,终于亏了大明官库,盈了自家小金库,积攒出南京城里的高屋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