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乖乖的站起来站在一旁,一边用衣袖擦着头上的冷汗,一边心中盘算自己哪个地方出现的问题。刚才皇帝说的都是与杨涟的对话,看来是杨涟那边出现了问题,肯定杨涟身边有锦衣卫的密探。
杨涟府中就那么几个仆人,除了守门大爷老何与丫鬟小菊,家中都是杨涟的亲人,难道是老何?但是赵和想了想也不像,老何是杨涟的老家人,听杨婉说是从湖广老家带来的,那难道是丫鬟小菊?赵和想了想谁都不像,但赵和也不敢胡乱猜测,还是有机会问问杨涟吧!
万历看到赵和站在那里眼珠子乱转,知道这家伙心中想着心事。万历刚才说的那些话主要目的是要吓唬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国家大政方针岂能是一个小小经承就质疑的?不过万历从锦衣卫的密报中得知这个赵和有理财的天赋,特别是赵和说的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什么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等等,这些反动言论落在万历耳中真是如同天籁之音。
万历在明代皇帝中能力中可以排到中等,虽然不如朱元璋朱棣这些皇帝的雄才大略,但也远比朱祁镇朱见深这样的半昏君强得多。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几年内精于政事,很好的延续了张居正改革的种种做法。可是万历这个人就如同朱家其他皇帝一样,在性格上有某种缺陷,那就是太懒了。
万历皇帝就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这种执拗的性格与老祖宗朱元璋有的一拼。当然万历皇帝不上朝并不代表放手政事,国家大小事情他还是要处理的,国内外的情况通过厂卫的特务体系,他还是知道的很清楚的。
现在大明朝碰到的内忧外患,万历皇帝知道的比谁都清楚,但他不是那个愣头青皇帝崇祯,也不是那个反叛皇帝正德,万历知道大明朝已经立国二百多年,朝廷上下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自己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引来一场政治风波。
当然如果这时候国家稳定没什么危机,万历到很乐意来一次从上到下的政治改革,但现在内部有党争牵制他的精力,辽东还有女真人叛乱,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是绝对不会搞任何政治改革的。
在加上万历现在已经五十六了,早已经过了那种锐意进取的年纪,还有万历现在病痛缠身,也没有精力搞什么政治改革。但万历不想搞并不代表他甘愿大明朝这么沉沦下去,他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危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所以万历才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将辽东问题解决,同时换一个能继承自己意志的接班人。
太子朱常洛是万历的儿子,作为父亲万历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什么德行,太子为人宽厚,如果在和平时期当然是一个好的接班人,再给他配一套合格的行政班子,很可能在创一个弘治中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