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叹息道:“朕其实想去的是永和宫。”
高成道:“静妃娘娘自从生了那场病,便一直都没好利索,太医也说了不便侍驾。”
皇上道:“无关侍驾,也无关子嗣,朕只想去看看她,同她说说话,可是总不能如愿。”
高成道:“不然摆驾永和宫?”
皇上道:“罢了,她既然病着,无谓让她因迎驾伴驾而伤神。只是朕总是想,为何她不像其他人那样盼着朕?千方百计地留住朕?挖空心思地想诞育皇嗣?”
高成道:“皇上,静妃娘娘已替您生下两位阿哥了,您忘了?”
皇上幽幽地道:“是朕忘了……二阿哥,三阿哥都不在了。难怪她于恩宠上子嗣上都不再上心。这说到底也是朕的错,朕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高成道:“奴才没有记错的话,静妃娘娘是道光五年入宫的,今年还不满二十岁。皇上还愁静妃娘娘日后不能再替您生下皇子么?”
皇上道:“真可以便好了。”
皇上又沉吟片刻,才对高成吩咐道:“既然雅贵人身体有恙,就摆驾钟粹宫吧。”
高成道:“那其他两位娘娘那边?”
皇上道:“告诉恬妃,明日午膳朕去她宫里用。午后再与彤妃赏春。”
高成答应着下去向各位小主的宫人回话了。
皇上坐在龙椅上,拿起御笔,在奏折上写朱批。
那猩红色的颜色刺在他眼里,让他神游天外,无法专心。
皇上于是起身往养心殿的西套间三希堂走去。
三希堂是历代清朝皇帝读书写字和休息的地方。
皇上走到三希堂,只见那门上悬着乾隆皇帝亲手御书的“三希堂”匾额。匾额两侧的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清朝中期,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泊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从此这处珍藏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就被称为三希堂。
“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三希堂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御用文房用具。
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低炕墙壁上有五颜六色的瓷壁瓶。
皇上缓缓地走到瓷壁瓶附近,从瓷壁瓶下方拿起一个楠木匣子。
高成慌慌张张地走进三希堂大门,见皇上正拿着一个楠木匣子发呆,说道:“皇上,您在这儿啊?让奴才好一顿找!銮驾已经准备停当,请皇上起驾吧。”
皇上并不答话,只是自顾自地走到高炕上缓缓坐下。
高成轻生说了声:“皇上?”
皇上拿起楠木匣子,抽开横档,里面一个长条锦盒,盒内装有一枚压金刺锦的香囊,下缘有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并悬着双鱼红玉坠。
皇上默默拾起香囊放在一旁,只见香囊下还压着一个纸条,纸质因年久而略略发黄。
轻轻展开,上面写着“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正是静妃的笔迹。